(一)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式
善意取得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或不动产的让与人,将该动产或不动产让与买受人后,如果买受人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时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所有权,原动产或不动产所有权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构成要件:
标的物为可以流通的动产或不动产,受让人通过交换取得动产,受让人取得财产时为善意法律后果是所有权的转移
拾得遗失物指发现他人遗失物而予以占有的一种法律事实我国采取不取得所有权主义,不论多长时间,均不得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失主不明的国家所有
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三原则:
当事人不能证明某埋藏物归自己所有就归国家,法律规定的属于国家所有(如矿产资源),所有权人明确的情况下可以请求国家返还
添附指民事主体把不同所有人的财产或劳动成果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形态的财产,如果要恢复原状,事实上不可能或经济上不合理,则法律规定由一人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权或者共有合成物。3种类型
附和:两个以上结合一起不能分离
混合:两个以上互相杂糅不能识别
加工:就他人动产制作改造成新物
(二)共有的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共同享有一个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状态。
(三)共有的特征:权利主体多元性,共有物上只有一个所有权,内容表现为各共有人按各自份额享有权利义务,本质是所有权的联合
(四)按份共有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共有人按照个自己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五)共同共有
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基于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平等的义务,对外负责连带责任。
共同共有的类型:夫妻共同所有,家庭共有,共同继承的财产,合伙财产
一、用益物权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是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他物权
(二)用益物权的特征:标的物为不动产,占有为前提,是他物权、有期限物权、限制物权,是以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独立物权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
概念:是承包人(个人或单位)因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或其他生产经营项目而承包使用、收益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或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权利
特征: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承包使用、收益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或森林、山岭草原荒地等权利、是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而承包使用、收益集体或国家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权利
取得
基于民事行为:
创设取得(家庭承包与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进行的承包)、转移取得(转包、互换、转让等,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许可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非基于民事行为:继承取得
消灭:期限届满(耕地30年,林地30-70年)、发包人提前终止土地合同、国家的征用、承包方交回承包地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
概念:指自然人、法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建设并经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地上权
特征:目的是为自己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客体仅限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期限具有稳定性
取得:出让或者划拨方式(同一地块有两个以上意向者时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方式出让)
期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科文卫用地50年,商旅娱乐用地40年,综合用地50年
消灭:土地灭失,约定事由发生,依法收回土地,试用期届满未续期
(五)宅基地使用权
概念: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享有的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特征:主体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客体是依法批准划拨给村民用于住宅建造所使用的集体所有的土地,内容是为依法建造、保有个人住宅庭院而对土地进行占用使用收益的权利,一般是无偿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
内容:占有和使用宅基地,收益和处分,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使用权消灭,使用权人出卖出租住宅后再申请的不再批准
(六)地役权
概念:指在他人的土地之上设立的以供自己的土地便利使用的他物权。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
特征:主体为需役地的所有人或使用人,是利用他人土地的用益物权,是为需役地的便利而设定的他物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具有期限性
取得:约定取得,法定取得(因用益物权的设定而取得、因用益物权的分割转让而取得),继承取得
内容:
权利义务
地役权人供役土地的使用权,行使处所或方法变更权,为必要的附随行为与设施的权利,行使所有权的物上请求权的权利支付地租,维持附属设施
供役他人变更使用场所及方法的请求权,租金及其调整请求权容忍土地上的负担或不作为义务,附属设施使用权及费用分担义务
二、担保物权
(一)担保物权概述
概念:是与用益物权相对应的他物权,指的是为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特征: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权利,以取得或支配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具有物上代位性
担保范围: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
消灭情形:主债权消灭,担保物权实现,债权人放弃担保物权,其他
(二)抵押权
概念: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为债权提供担保的抵押财产,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依法享有的就该物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担保物权
特征:是担保物权,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属约定担保物权而非法定担保物权,是不转移标的物占有的物权,内容是变价处分权和优先受偿权
设立:抵押权的标的(允许抵押的财产:建筑物,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设备原料产品,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交通运输工具,为禁止的其他、禁止抵押的财产:土地所有权,耕地宅基地等集体所有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或社会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其他),抵押合同(书面形式),抵押登记(登记要件主义,登记对抗主义)
抵押权当事人的权利
抵押权人的权利:优先受偿的权利,对抵押权的处分权,保全抵押权的权利
抵押人的权利:处分抵押财产的权利,在抵押财产上多次设定抵押权的权利
抵押权的实现
条件:抵押权有效存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约定的实现情形的,债权人的债权未受清偿
方式:对抵押财产进行折价、拍卖或变卖
顺位: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按照登记的先后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比例
(三)质权
概念: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特定的动产或者权利交由债权人占有,或者以财产权利为标的,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履行债务时,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动产质权:以动产为客体的质权(书面形式,交付之时成立)
权利质权:以所有权、用益物权以外的财产权利为客体的质权
(四)留置权
概念:指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在债务人不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留置该动产并在一定条件下役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取得:积极要件(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的发生与该动产有牵连关系)、消极要件(留置不得超过相应比例并不得违反法律,对动产的留置不违反公序良俗,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不得留置)
留置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其债权未受清偿前占有并扣留拒绝返还的权利,收取留置权的孳息的权利,保管留置物费用的请求权,留置物的变价优先受偿的权利
义务:妥善保管留置物的义务,返还留置物的义务
(五)抵押权和留置权的区别
性质不同:抵押权是约定担保物权,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
标的物所有人不同:抵押物的所有人可以是债务人或第三人,留置物的所有人仅限于债务人
转移条件不同:抵押权随债权转移而转移,留置权转移以留置物占有的转移为要件
权利实现情形不同:留置权法律允许债权人留置标的物后债务人有2个月以上的履行期,抵押权人在通知债务人之后即可对抵押物行使处分权
(六)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的区别
对标的物进行支配的方面不同:担保物权主要就物的交换价值方面,用益物权主要就物的使用价值进行支配
担保物权为从物权,用益物权为独立物权
权利实现的时间不同:担保物权人取得担保物后不能当即实现其权利,只有在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届期未受清偿时担保物权人才能够行使担保物权,而用益物权人取得用益物权之时即可实现其权利
占有在权利行使中的地位不同:担保物权主要不是以直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用益物权如果不占有标的物就无法对标的物进行使用收益
物上代位性不同:担保物权具有,用益物权不具有
三、占有
(一)占有的概念:是对物在事实上的占领、控制,是独立于所有权及他物权的一项制度
(二)占有的分类:有权与无权,恶意与善意,直接与间接,自主与他主
(三)占有的保护:返还原物的请求权,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第三部分 债权
一、债的概述
(一)债的概念: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债的特征:反映财产流转关系,为特定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客体是债务人的特定行为,目的须通过债务人特定行为实现,发生具有哦任意性和多样性
(三)债的分类
以发生原因为标准:意定之债,法定之债
以债的标的物是否特定:特定物之债,种类物之债
有无选择性:简单之债,选择之债
另外有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单一之债与多人之债,主债与从债等
(四)债的发生原因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特点:
当事人自愿协商,基于平等自愿,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成立的
侵权行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无因管理指没有法律规定的和约定的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物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构成要件:
管理他人事务,为避免他人利益损失而为管理,管理人无法定或约定义务内容:
无因管理成立,即在管理人和本人之间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管理人的义务:
适当保管义务,通知义务,结算义务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依据获得利益,而使他人遭受损失构成要件:
一方取得财产上的利益,他方受到损失,没有法律根据内容:
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恶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受益人在获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
(五)债的保全
概念: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允许债权人代债务人之位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或者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民事行为的法律制度
权利概念成立要件行使及效力
代位权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债权的权利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合法有效的债权且债权已届清偿期,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债务人怠于行使已危机债权人债权,债务人已延迟履行对于债务人:
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
对于次债务人:
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履行义务
撤销权指当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有害于债权人债权的行为,债务人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时具有恶意债权人的行使:
诉讼方式进行,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撤销权应自债权人应当知道事由之日起1年内,债务人的财产处分行为发生5年内没有行使的归于消灭
行使的效力:
债务人的行为一经撤销,始终无效
受益人领受债务人财产的应当返还
(六)债的担保
概念:指以特定的财产或者第三人的信用保障债务人履行债务,债权人实现权利的法律制度
1,保证
概念: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
特征:从属性,相对独立性,补充性
保证方式:一般保证(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连带责任保证
保证担保的范围: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债权人与保证人的关系:债权人享有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
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保证人享有追偿权(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可以向主债人请求偿还的权利)
保证责任的免除:期限届满债权人未提出请求,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主债务转让给第三人未经保证人同意的,主债务更新,保证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保证合同的解除或终止
2,定金
概念:指当事人约定的为保障合同的履行,一方当事人预先支付给另一方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成立:主合同的有效成立为前提,以定金的交付为成立要件,数额由当事人确定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的20%,书面形式
效力:主债履行后定金的从债宣告消灭,证约的效力,担保的效力
(七)债的转移
概念:指债的主体发生变更,债的内容与客体不变
有效条件:须存在合法的债务债权关系,让与人与受让人就债权的转让达成合意,被让与的债权具有可让与性,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八)债的消灭
概念:指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复存在的法律现象
原因:清偿,抵消,提存,免除,混同
二、合同
(一)合同概述
概念: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民事法律行为)
特征: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分类: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有抗辩权);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主合同与从合同
(二)合同的订立
一般程序: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承诺
成立时间:要式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为准,不要式合同意思达成一致为准
成立地点: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地点
(三)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提示性条款,格式条款
形式: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其他形式
(四)合同的履行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无先后顺序双方均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有先后顺序先履行一方不安抗辩权
后履行一方先履行抗辩权
(五)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条件:
约定解除法定解除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不因解除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的,预期违约的,一方延迟履行经催告仍未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解除,一方延迟履行或其他违约行为不能实现的对方可以不经催告解除,其他
程序:具备解除合同的条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催告,通知对方,在法律规定的期限行使解除权,依法办理批准登记手续
(六)各种合同
买卖合同的概念: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将财产给他方所有,他方取得财产所有权并支付价款的协议。是商品经济中最主要的合同。
买卖合同的特征: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双务有偿合同,诺成合同,不要式合同
出卖人的主要义务: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所有权,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
买受人的主要义务:支付价款,接收标的物的义务,检验的义务
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规则:自交付时转移(不动产以登记)
标的物风险负担的规则: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
合同类别:
赠与合同转移所有权,单务无偿合同,诺成性合同 无条件的赠与,赠与财产有瑕疵的,不承担责任。
具有救灾扶贫社会公益目的的赠与,赠与人不得撤销。
租赁合同转移使用权,双务有偿诺成合同,6个月以上合同要式合同,买卖不破租赁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可以解除合同
保管合同只转移占有权,实践合同,不要式合同
运输合同有偿合同,格式合同,社会性公益性
委托合同诺成,不要式合同委托人或受委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第四部分 人身权
一、人身权概述
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并且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特征:权利主体人身不可分离,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具有专属权,属于绝对权和支配权,具有不可转让性不可剥夺性(名称权除外)
分类: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身份权(监护权、配偶权、亲权等)
二、人格权
概念:是民事主体固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实现自己的独立人格必须具备的权利
特征:非财产性的权利以人格利益为客体,民事主体固有的权利,专属权,绝对权,民事主体普遍享有和一律平等的权利,经法律认可
概念内容
生命权指自然人维持生命和维护生命安全利益的权利生命安全维护权(首要内容),
司法保护请求权,
生命利益支配权 (主体自然人)
健康权指自然人以其身体外部组织的完整和身体内部生理机能的健全,使肌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为内容的人格权身体机能健康维护权,
心理机能健康维护权,
健康利益支配权
(主体自然人)
姓名权指自然人依法享有决定、变更和使用自己的姓名并排除他人干涉或非法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姓名决定权,
姓名变更权,
姓名使用权
(主体自然人)
名称权指自然人以外的其他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决定、变更、使用和转让其名称的权利名称决定权,名称变更全,名称使用权,名称转让权
(主体法人、社会组织)
肖像权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肖像制作权,维护肖像完整权,肖像使用权
(主体自然人)
名誉权指自然人和法人就其自身属性和人格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享有利益权,
名誉维护权,
名誉利益支配权
(主体自然人和法人)
隐私权是自然人就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事情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个人生活安宁权,
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
个人通讯秘密权,
个人隐私利用权
(主体自然人)
三、身份权
概念特征内容
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的身份而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客体是身份利益,不是民事主体的必备权利,不是民事主体固有的权利,具有权利义务的一体性,必须以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或资格为前提荣誉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监护权
荣誉权指民事主体对其获得的荣誉及其利益所享有的保持、支配的权利包括自然人法人组织之外也包括团体,客体是荣誉,可因荣誉被剥夺或取消而消灭荣誉保持权,荣誉利用权,物质利益获得权,物质利益支配权
其他身份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
第五部分 婚姻家庭
一、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纵向而言,包括婚姻家庭关系、其他近亲属关系发生和终止的全过程,横向而言,包括婚姻家庭主题间、其他近亲属间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按性质可分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二)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计划生育
(三)身份法律行为与身份权
身份法律行为的概念:是指以发生身份上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身份法律行为的后果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身份关系的变动
我国婚姻法上的身份权:身份权(核心是身份)就是亲属地位的法律化
二、亲属关系原理
(一)亲属的种类:配偶,血亲和姻亲
(二)亲系(直系和旁系)、行辈(长辈,平辈和晚辈)与亲等(我国用代数表示,一辈为一代,相隔一世为两代)
(三)亲属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发生终止
配偶关系结婚死亡,离婚
血亲关系出生死亡
姻亲关系结婚的法律行为死亡,离婚,但未明确
三、结婚
(一)结婚的概念:男女双方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结婚的特征:行为主体为异性男女,行为性质为身份法律行为,结婚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特殊有效条件
(三)结婚条件
实质条件双方自愿,达到年龄(男不得早于22女不得早于20),一夫一妻
禁止条件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禁止患有一定疾病
形式条件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四)事实婚姻:1994年之前具有结婚的实质条件的构成事实婚姻
(五)无效婚姻: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不到法定婚龄
(六)可撤销婚姻:胁迫
四、夫妻关系
(一)夫妻人身关系:指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身份、地位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夫妻财产关系
1,夫妻财产制度
法定共同财产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继承或赠与的财产、其他
法定个人特有财产制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补助费等、专用的生活用品、遗嘱规定授予一方、其他
约定财产制自愿,主体合格,合法,书面形式
2,夫妻间的抚养:夫妻有相互抚养的义务,有要求对方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3,夫妻间的继承: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五、离婚
(一)离婚的概念:是指婚姻关系当事人在生存期间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
(二)离婚的特征:主体只能是夫妻双方,存在婚姻关系为前提,属法律行为,以解除婚姻关系为目的,必须在夫妻双方生存期进行
(三)登记离婚
1,概念:指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并就离婚的法律后果达成共识,经过婚姻登记机关认可即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方式
2,条件:共同到具有管辖权的登记处提出申请,双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持有合法的离婚协议书
3,程序:申请,审查,登记
(四)诉讼离婚
1,概念:是夫妻双方一方基于法定的离婚原因,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依法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当事人之间的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形式
2,适用情形: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的,财产分割无法达成一致的,另一方下落不明的,事实婚姻,不是国内登记的夫妻
3,程序:调解,判决(15天内不上诉的有效力),上诉(审理完毕后,原告6个月内又起诉的不受理)
4,法定理由:重婚同居的,虐待遗弃的,赌博吸毒屡教不改的,感情不和分居2年的,其他
5,限制性规定:现役军人的限制,男方的限制(女方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终止妊娠6个月之内不得,女方提出可以)
6,法律后果:身份上的后果,财产上的后果,夫妻债务的清偿,离婚后的经济帮助
六、父母子女
(一)父母子女关系的分类: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有继承权,且子女对继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二)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与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对未成年子女有管教保护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和子女互相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七、收养
(一)收养的概念:是指公民依法领养他人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从而使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建立的拟制亲子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收养的特征: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收养是变更亲属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只能发生在非直系亲属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一种拟制血亲关系,是要式行为,是可以解除的民事行为
(三)收养法的基本原则: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的原则,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平等自愿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原则,不违背计划生育原则
(四)可以收养孩子的人:收养人年满30岁,无子女,有抚养能力,身体健康,只能收养1名子女(残障儿童不受此限)
(五)可以被收养的人:不满14岁的孤儿,不满14岁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不满14岁的父母无力抚养的
(六)收养的效力: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七)无效的收养行为:收养人送养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违法和公益,不符合法定的方式
(八)收养关系的解除:协议解除,诉讼解除
第六部分 继承权
一、继承权概述
(一)继承权的概念:是指继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遗嘱取得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二)继承权的特征:与一定的财产所有权联系,与一定的身份关系联系,产生是基于法律的规定或合法有效的遗嘱,标的是遗产,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才可行使的权利(是期待权)
(三)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继承权平等(男女平等、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平等、养子女与亲生子女平等、儿媳女婿平等、同一顺序平等),养老育幼互助互济,互谅互让和睦团结
(四)遗产的概念:是公民享有的继承权的标的,死者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
(五)遗产的范围: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牲畜、家禽、文物、图书资料、生产资料、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等其他(承包经营权不能)
(六)继承权的接受:单方法律行为,必须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继承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继承人的代理人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有明示和暗示,没有表示放弃,视为接受)
(七)继承权的放弃:单方法律行为,继承权人的意思表示就发生效力,必须明示,应当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不可转让
(八)继承权的丧失: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遗弃虐待被继承人的,伪造篡改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二、法定继承
(一)法定继承的概念:指直接根据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应继份额以及遗产分配原则,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
(二)法定继承的特征:是遗嘱继承的补充,对遗嘱继承的限制,以人身关系为基础,具有强行性特点
(三)法定继承人的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义务也算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四)代位继承:指在法定继承中,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其位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律制度
(五)转继承:指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死亡,其应继承的遗产转由其合法继承人的继承的法律制度
(六)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性质不同(代位具有替补性质,转则连续发生两次继承),事实根据不同(死亡人顺序、时间不同),主体范围不同(代位限于晚辈直系血亲、转可以是任何合法继承人),适用范围不同(代位只适用于法定继承、转可以发生法定也可以遗嘱)
(七)法定继承人的遗产分配原则:一般情况下应均等分配,特殊情况下的不均等分配(照顾生活困难、权利义务一致、相互协商)
(八)非继承人的遗产取得权:依靠被继承人抚养的缺乏劳动能力的又没有生活来源的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三、遗嘱继承
(一)遗嘱继承的概念:是立遗嘱人生前对其遗产所做的处分,或者对其身后事务所做的安排,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效力
(二)遗嘱继承的特征:发生以存在有效遗嘱以及被继承人死亡为前提,直接体现了遗嘱人的意愿,不受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的约束,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
(三)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被继承人没有与其他公民社会组织订立遗赠抚养协议,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人没有丧失或放弃继承权
(四)遗嘱的概念:是自然人生前依法定方式处分自己的财产及有关事务,而于其死后发生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
(五)遗嘱的特征:单方法律行为,要式法律行为,具有人身性的民事法律行为遗嘱人独立进行不用代理,死后生效
(六)遗嘱的形式:公证遗嘱(最具有证明力),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后面三个均要有2个以上见证人)
(七)遗嘱见证人的资格:无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继承人和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作为见证人
(八)遗嘱的有效条件:遗嘱人要有遗嘱能力(必须完全民事能力),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形式合法
(九)遗赠的概念:指公民以遗嘱的形式将其个人财产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国家或者集体组织,并于其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法律制度
(十)遗赠的特征:单方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遗赠是无偿的死后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受遗赠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或国家集体组织
(十一)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主体范围不同,客体范围不同(遗赠必须在清偿完债务之后),行使方式不同(遗赠需在2个月内作出接收的表示),法律地位不同
(十二)遗赠抚养协议的概念:指遗赠人或受抚养人与受遗赠人或受抚养人之间订立的关于抚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死后将其遗产遗赠给抚养人所有的协议
(十三)遗赠抚养协议的特征:双方民事行为,诺成性的要式法律行为,双务有偿民事行为,具有优先性,抚养人不限于自然人
四、遗产的处理
(一)继承的开始: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二)遗产分割的原则:尊重被继承人意思,保留胎儿份额,互谅互让互相协商,物尽其用,平等分配
(三)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原则:限定继承,保留必要份额,清偿债务优先于遗赠
第七部分 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概述
(一)民事责任概念:指民事主体对自己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民事义务所应当承受的民事后果
(二)民事责任特征:以民事义务为基础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以恢复被侵害人的权利为目的,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和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具有财产性
二、缔约过失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概念: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一方当事人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导致另一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损失而应承担的责任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缔约人的主观过错,相对人受到损失,行为与损害的因果关系
三、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二)违约责任的特征:是一种民事责任,违约的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承担的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或完全不履行合同的责任,具有补偿性和一定的任意性,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三)违约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违约行为,不存在法定和约定的免责事由(法定是不可抗力)
(四)为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另一方承担责任,之后有权要求第三人赔偿
(五)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指行为人的违约行为既违反合同法的规定,又违反侵权行为的规定,导致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在同一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中造成两个民事责任之间的冲突,受害人可以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六)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继续履行,赔偿损失,违约金或定金(不能并存)
四、侵权责任
(一)侵权责任的概念:指民事主体对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二)侵权责任的特征:前提是出现了侵权行为违反了民事义务,是法律规定的,承担方式可以适用财产方式也可以非财产方式,具有优先性
(三)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学校事故),无过错责任原则(无人限人监护人,用人单位员工,饲养动物,机动车,环境污染,产品生产者,建筑物倒塌)
(四)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五)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加害行为,损害事实,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过错
(六)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教唆、帮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的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七)不承担和减轻责任的情形:受害人同意或故意或有过错的,第三人介入,不可抗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在必要限度内的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