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点
一、概念
1.物质循环 2.库和流 3.生物放大作用
二、问答题
1.谈谈能流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区别。
2.如何用分室模型方法研究元素循环?
3.氮循环的主要途径。
思考题
一、概念
1.流通率和周转率
二、问答题
1.物质循环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2.简述物质循环的过程。
1、用飞机反复大面积喷洒 DDT,其最可能的结果是(B)
A.消灭了该地区的害虫
B.抗 DDT 的变异类型害虫比例增大
C.消灭了该地区的杂草
D.使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高
2、生物圈中水的循环平衡是靠世界范围的(蒸发)与(降水)来调节的。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 3 个基本类型是(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循环。
4、全球碳循环是一种(气体型)型循环,由于人类影响碳循环而产生的问题是(CO2
浓度升高),进而产生(温室效应)。
5、进入食物链中的(有毒)物质沿营养级逐级向前移动,浓度越来越高,产生了(富集(生物放大))作用。
6、磷不存在任何气体形式的化合物,它的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7、某池塘中蓝藻、硅藻和水草大量繁殖,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D)
A.有毒物质进入
B.水温升高
C.水土流失
D.过多的氮、磷进入
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 2.生产量和生物量 3.辅助能 4.耗散结构理论二、问答题
1.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2.初级生产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3.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图解及该过程的能量公式。
4.概述出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过程的一般模式,写出次级生产能量公式。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次级生产量或第二性生产量 2.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二、问答题
1.辅助能的类型有哪些?
2.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种)
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季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
A.大陆架
B.开阔大洋
C.河流与湖泊
D.珊瑚礁
3、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沼泽与湿地
B.开阔大洋
C.荒漠
D.冻原
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温带农田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冻原
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
-
A.热带雨林
B.温带农田
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
6、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7、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B)
A.化能合成细菌
B.真菌
C.蓝绿藻
D.蕨类植物
8、选出正确的答案(A)
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9、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10、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渠道一般为(碎屑食物链)食物链。
1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都是单方向的。(×)
12、所有次级生产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
13、凡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都可能成为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14、由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所以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总是保持不变的。(×)
1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性)和(逐渐减少)。
16、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量的概念是(B)
A.每平方米甘蔗地一年生产 1725 克干物质
B.每平方米耕地上有 6 千克菲菜
C.10 只鸡一周内增重 1000g
D.全球生态系统每天生产 10000 吨干物质
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营养级 4.生态效率 5.林德曼效率 6.林德曼定律 7.生态平衡二、问答题
1.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的组成成分?√
2.食物链的类型有哪些?
3.反馈的类型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生态金字塔 2.生态阈值 3.生态失调 4.生态危机二、问答题
1.系统一般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
3.食物网有什么意义?
4.反馈的类型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
5.简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各个营养级逐级减少的原因?
6.生态金字塔的类型有哪些?试谈各自的优缺点
7.描述生态系统的能量参数有哪些?
8.营养级位之内和之间的生态效率有哪些?
边缘效应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面积,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群落最小面积边缘效应生活型谱群落交错区盖度与相对盖度层片二、问答题
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2、常见的群落成员型有哪几类?
3、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有哪些。
4、物种多样性指数有哪些,各自如何计算?
5、植物生活型类群一般有哪五种。
答:(1)高位芽植物(2)地上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隐芽植物或称地下芽植物(5)一年生植物
6、计算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尔指数及均匀性指数。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基耶尔频度定律生活型频度与相对频度重要值生物多样性二、问答题
1、解释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规律的各种学说有哪些?简要说明。
2、简述边缘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
3、如何制定生活型谱?
4、层片有哪些特征?
1、一定地段上,多物种所组成的聚群是(B)。
A.种群
B.群落
C.有机整体
D.生态系统
2、下列不是机体论观点的是(C)
A.认为群落是自然单位,具有明确的边界
B.它们独立存在,可重复出现
C.群落单元是连续群落中的一个片段
D.可以像物种那么样进行分类
3、下列群落中属于共建种群落可能性最大的是(A)。
A.热带森林
B.北方森林
C.草原
D.落叶林
4、生态优势种的显著特征是(B)。
A.最适应当地环境
B.生物量最大
C.生物个体最大
D.生物营养级最高
5、群落中的“偶见种”可能是(C)。
A.优势种
B.伴生种
C.残遗种
D.亚优势种
6、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
7、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势种
8、若 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则 X 是(B)。
A.多度
B.频度
C.密度
D.优势度
9、Raunkiaer 频度定律表明(A)。
A.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
B.低频度种数目较高频度种数目少
C.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低
D.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高
10、物种频度从低到高分 A、B、C、D、E 五级,其中属于 E 级频度的种类往往是(A)。
A.优势种
B.伴生种
C.残遗种
D.偶见种
2018成人高考生态基础知识点四
1、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动态生命表是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这类生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
2、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dN/dt:rN(1-N/K)=rN(K-N/K)
式中:N 表示种群大小;t 表示时间;dN/dt 表示种群变化率;r 表示瞬时增长率;K 表示环境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l+ea-rt
式中:e 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 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3、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
(1)季节消长 (2)不规则波动 (3)周期性波动 (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
(5)种群平衡 (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 (7)生态入侵
4、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的行为。决定领域面积的几条规律:
(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2)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
大。
(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例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5、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
(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的出生率。
(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
(1)最低死亡率是指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测得的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活到了生理寿命才死亡的。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亦称
生态死亡率。
1、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1)偏利(2)原始合作
(3)互利共生(4)中性作用
(5)竞争(6)偏害
(7)寄生(8)捕食
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3、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
以选择结果分三类:(1)稳定选择(2)定向选择(3)分裂选择
以生物学单位分四类: (1)配子选择(2)亲属选择(3)群体选择(4)性选择
4、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5、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有效积温法则的含义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1、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待分解者的质量,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和分解时的理化环境条件。三方面的组合决定分解过程每一阶段的速率。
2、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
(1)生物量高;
(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
(3)净生产量低;
(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
(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
(6)群落稳定性高。
3、引起种群波动的原因有那些?
①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存在于密度变化及其对种群大小的影响之间。
②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
③环境的随机变化
4、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
(1)按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计生产量,即 P=A﹣R;按摄食量和扣除粪尿量估计同化量,即A=C﹣FU(2)利用种群个体生长和出生的资料来计算动物的净生产量。(3)净生产量=生物量变化+死亡损失
5、动物集群的代价有那些?
①增加对食物的竞争
②对于捕食者增加显眼性
③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1、简述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不一样,
形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两个生态类型。
2、简述光质的生态作用。
(1)太阳光由红外光、可见光区和紫外光三部分构成,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促进维生素 D 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
(2)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3、简述日照长度的生态作用与光周期现象。
太阳光在地球上一天完成一次昼夜交替,而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津。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4、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5、简述植物温周期现象。
自然界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形成温周期现象。其主要表在:
(1)大多数植物在变温下发芽较好;
(2)植物的生长往往要求温度因子有规律的昼夜变化的配合。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