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为世界面积最大、最典型。
(2)生境:亚热带季风季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干燥季节。
(3)群落特征:
①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
②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
③板根、茎花等现象几乎不见;
④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
⑤无明显季相变化。
2、简述落叶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北美大西洋沿岸,西、中欧、亚洲东部。
(2)生境:欧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北美为温带季风季候,共性是四季分明,冬季较干冷。
(3)群落特征:
①种类组成较丰富;
②优势树种为壳斗科、槭树科、桦树科、杨柳科;
③群落结构简单;
④季相明显。
3、简述北方针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北半球寒温带,贯通欧亚、北美大陆。
(2)生境:气候寒冷、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和,终年湿润。
(3)群落特征:
①种类组成较贫乏;
②乔木以松属、云杉属、冷杉属和落叶松属组成;
③群落结构简单;
④不同树种的森林外貌和季相不同。
4、简述热带草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热带森林与热带荒漠之间。
(2)生境:终年高温,降水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
(3)群落特征:
①有星散分布的耐旱乔木;
②喜热禾本科植物占优势;
③季相明显;
④大型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丰富。
5、简述温带草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温带大陆内部,荒漠与森林之间。
(2)生境:半干旱、半湿润气温,低温。
(3)群落特征:
①种类组成贫乏;
②以耐低温、旱生禾本科,豆科为主;
③草本具典型旱生特征;
④季相明显而华丽;
⑤群落结构简单,仅草本层。
1、简述云杉砍伐迹地上的次生演替系列。
(1)采伐迹地阶段(杂草群落阶段);
(2)先锋树种阶段(阔叶树种阶段);
(3)阴性树种定居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阔叶混交林);
(4)阴性树种恢复阶段(云杉恢复阶段)。
2、顶级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
(1)生物量高;
(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
(3)净生产量低;
(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
(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
(6)群落稳定性高。
3、陆地生物群落有哪些分布规律?
(1)纬度地带性;
(2)经度地带性;
(3)垂直地带性
4、主要顶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1)单顶极:同一气候区内,无论其他生态条件如何,只有一个气候顶极群落。
(2)多顶极:同一气候区内除气候顶极外,还有土壤、地形等顶极群落。
(3)顶极-格局:同一气候区内,可有多个顶极,但各顶极呈连续变化格局。
5、简述热带雨林群落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赤道及其两侧湿润地区。
(2)生境:终年高温多雨。
(3)群落特征:
①种群组成较为丰富;
②群落结构极其复杂;
③乔木具有板状根、裸芽、茎花等特征;
④无明显季相变化。
1、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1)物种迁移: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迁移;
(2)定居:生物在新地区能正常生长繁殖;
(3)竞争:生物密集,种间产生竞争,竞争成功者留下,失败者退出,竞争成功者各自占有独特生态位,群落形成。
2、简述生物群落的发育过程。
(1)发育初期:①种类组成不稳定;②群落结构未定型;③内环境无特点。
(2)发育盛期:①种类组成稳定;②群落结构已定型;③内环境有特点。
(3)发育末期:①老物种,尤其建群种生长渐弱;②新物种不断进入,进入新老交替。3、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
(1)按演替延续时间:①世纪演替;②长期演替;③快速演替。
(2)按演替起始条件:①原生演替;②次生演替。
(3)按基质性质:①水生演替;②旱生演替。
(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①内因性演替;②外因性演替。
4、简述以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过程。
(1)地衣群落阶段
(2)苔藓群落阶段
(3)草本群落阶段
(4)灌木群落阶段
(5)森林群落阶段。
5、简述以湖泊开始的水生演替过程。
(1)浮游生物群落阶段;
(2)沉水生物群落阶段;
(3)浮叶根生生物群落阶段;
(4)挺水生物群落阶段;
(5)湿生草本生物群落阶段;
(6)森林生物群落阶段。
2018年成人高考生态基础知识点二
这个时期是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 50 年代。20 世纪初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出版了不少生态学著作与教科书。在动物生态学方面,关于生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群落学等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度。在此期间出版的有关著作有 Jerinings 发表的《无脊椎动物的行为》;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V·E·shelford)的《温带美洲的动物群落》等。在植物生态学方面,继瓦尔明与辛伯尔之后,在生理生态与群落生态方面出现了大量著作。G.KIebs 发表的《随人意的植物发育的改变》;美国 H.C.cowels 发表的《生态学》;F·E.Chements 发表的《生态学及生理学》;美国 F.E.CIements 发表的《植被的结构与发展》;英国 A.G.Tansley 发表的《英国的植被类型》等。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生态学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在动物生态学方面,开始了种群研究,并将统计学引入生态学。英国生态学家 A.J.Lotka 提出了有关种群增大的数学模型。出版的动物生态学教本与专著有:美国生态学家 R.N.Chapman 的《动物生态学》;C.Elton 的《动物生态学》;V·E.shelford 的《实验室及野外生态学》等。l949 年, W.C.Allee 等合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出版,被认为是动物生态学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之一。植物生态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重要发展,出版的专著有:瑞典 Du Rietz 的《近代植物社会学方法论基础》;法国 Braun-Blanguet 的《植物社会学》;英国 A.G.Tansley 的《实用植物生态学》;美国 F.E.Clements 的《植物的演替》及 F.E.Clements 与 J.E.Weaver 合著的《植物生态学》等。
植物生态学的成熟要比动物生态学早半个世纪,并且自 19 世纪初到中叶,植物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是平行和相对独立发展的时期。植物生态学以植物群落学研究为主流,动物生态学则以种群生态学为主流。由于各地自然条件、植物区系、植被性质及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使植物生态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上各地有所不同,在这时期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生态学派,主要有:
1.英美学派
以美国的 F.E.Clements 和英国的 A.G.Tansley 为代表。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级学说而著名。
2.法瑞学派
以法国的 J.Braun-Blanquet 和瑞士的 E.Rubel 为代表。他们以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称为群丛,并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完成了大量的植被图,在各学派中影响最大。
3.北欧学派
以瑞典的 Du.Rietz 为代表,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1935 年与法瑞学派合流后,被称为大陆学派。
4.前苏联学派
以 B.H.CyxaaeB 为代表。他们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与植被地理工作。
此外,这一时期英、美等国还相继成立了生态学会,英国生态学会于 l913 年创建,美国生态学会于 l916 年创建;创办的一些生态学刊物有《Journal of Ecology》、《Ecology》、《Ecological Monographs》及《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动物生态学在本世纪 60 年代以前的主流是动物种群生态学,尤其是关于种群调节和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研究。50 年代在美国冷泉港会议上进行了有关种群调节的大论战。生物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澳大利亚的 Nicholson 和英国的 Lack 等;而气候学派的代表是澳大利亚的 Andrewartha 和 Birch;此外,也有折衷的,如 Milne 等。种群增长模型研究,有 Pearl 再度提出 Verhulst 的逻辑斯谛模型,到融 a-Voherra 的竞争和捕食模型,Gause 的实验种群研究。此外,在本世纪 60 年代以前,植物的生理生态、动物的生理生态或实验生态,动物群落、动物行为、湖泊的生产力和能量收支等方面也都有重要的发展。
11、范霍夫定律是指就变温动物而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外界温度上升,体温上升,生理过程加快,温度系数 Q10 是温度每升高(C),化学过程的速率即加快 2~3 倍。
A.20℃
B.5℃
C.10℃
D.15℃
12、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N 为(B)
A.平均温度
B.发育所需天数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1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
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C)
A.李比希定律
B.阿伦法则
C.贝格曼法则
D.谢尔福德定律
14、(B)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
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
A.比尔定律
B.阿伦规律
C.Hamilton 定律
D.贝格曼规律
15、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
别为 95~97、85~89 和 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A)解释。
A.Bergman 规律
B.Allen 规律
C.Jordan 规律
4
通关资料
D.Gause 假说
16、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
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17、鸟和哺乳动物属于(AD)
A.恒温动物
B.外温动物
C.变温动物
D.内温动物
18、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C 或(T0)为(B)。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19、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20、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
A.适应逆境
B.提高生产力
C.促进代谢
D.推迟生育
我国生态学发展的历史较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就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学知识和实践,运用因时因地的原理、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及食物链原理等,阐述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合理搭配种群、多层次利用资源等综合措施来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道理,并将其运用于农业实践。
到近代,我国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l949 年以前我国只有少数的学者在植物地理、个体生态和群落生态方面作点零星的工作,l949 年以后陆续进行了一些较大规模的生物考察。 l972 年,我国参加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国际协调理事会并当选为理事国,l978 年以后,正式建立了我国的“人与生物圈”研究委员会,并陆续在长白山温带森林区、内蒙锡林廓勒草原区、新疆荒漠区和青海高寒草原区建立生态学系统研究站,组织多学科、采用新方法对森林、草原、荒漠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产力、能量及物质循环开展综合研究。
目前,我国生态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国内外瞩目的成果,在生态学的许多应用学科领域,如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等,先后出版了多部生态学著作;污染生态学、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以及生态系统工程学等,在我国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在研究内容方面,我国仍以生理生态、种群生态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作为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着重研究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调控,尤其寻找大系统研究的方法论,包括遥感信息、模型仿真和动态预测等;群落生态学着重在实验群落学和群落组织的机理研究,动物种群生态学着重种群动态的机理研究同时建立植物种群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着重于逆境中动植物适应性的微形态、生理和生化机制研究。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生活标准的提高,为保护生物圈环境和防止资源的衰退,要求建
立一个可持续生物圈和各种可持续生态系统,尤其是根据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观
点来发展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研究,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
机理和综合调控途径。
21、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
22、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不成功的原因是(BD)
A.冬季温度过高
B.秋、冬季日照太长
C.降水太多
D.夏季温度过高
23、光因子的基本要素包括(ABC)。
A.光质
B.光强
C.光照时间
D.光能
24、在夏至这一天,对于同一种植物,其在哪一个地区积累的干物质最少。(D)
A.哈尔滨
B.北京
C.广州
D.新加坡
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三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2.湿地√二、问答题
1.地球上有哪几个主要的生态系统?
2.什么是热带雨林,其主要植被特征有哪些?世界有哪三大主要热带雨林?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植物地理预测法则
二、问答题
1.简述均衡大陆植被模式。
2.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有何规律?
1、下列生态系统中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
A.热带雨林
B.湖泊
C.温带草原
D.荒漠
2、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
3、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4、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5、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6、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7、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寒带
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
A.热带雨林
B.橡胶园
C.北方针叶林
D.冻原
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
A.海洋
B.撂荒地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
1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
A.农田
B.果园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
11、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
生态系统是(A)
A.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捉 100 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 100 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
B.湖泊
C.草原
D.荒漠
13、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
B.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4、同处于热带地区,但在不同的地方却可能形成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
原、热带荒漠等不同类型的群落,对上述不同类型群落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A.降水量
B.光照强度
C.气温
D.大气中 CO2 的含量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