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
重点考点:
1.水、钠、钾代谢异常
2.代谢性酸中毒
3.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和病理生理
4.休克的分期和临床表现
5.外科常见休克的类型和处理原则
6.急性肾衰竭
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成人体液分布
男性体液约占体重60%,女性约占50%
男性细胞内液约占体重40%,女性约占35%
男性和女性细胞外液均占20%
血浆占5%,细胞外液占15%
细胞内外液和血浆渗透压均为290-310mmol/L
等渗性缺水
正常血清钠的浓度:135-145mmol/L
概念: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外科病人最易发生;
病因:
消化液急性丧失:如肠外漏、大量呕吐。
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烧伤、腹腔感染、肠梗阻
等渗性缺水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缺水表现:尿少、乏力、恶心、厌食但不口渴,粘膜干燥,眼球下陷
休克表现:缺水大于体重5%时出现,6%-7%严重
常伴代酸;如丧失液体主要为胃液时,则伴发代碱
血液浓缩现象(RBC、Hb、血细胞比容升高);血清Na+正常;尿比重增高,酸碱中毒;
等渗性缺水防治原则
原发病的治疗
平衡盐或等渗盐水补充血容量;如失水已达体重5%,快速给予3000ml
尿量超过40ml/小时,补钾
低渗性缺水诊断
轻度:血清钠130—135mmol/L,疲乏、手足麻木、无口渴
中度:血清钠120—130mmol/L,尿少体衰,尿中无钠
重度:血清钠< 120mmol/L,反射减弱、昏迷、休克
高渗性缺水
概念:原发缺水,水钠同失,缺水多于缺钠(以缺水为主),血清钠升高,细胞外渗透压高,细胞内脱水。
病因:摄水不足;失水过多
高渗性缺水诊断
临床表现
轻度:缺水2-4%,仅有口渴
中度:缺水4-6%,极度口渴,干燥,尿少
重度:大于6%,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水中毒
概念:水中毒或稀释性低血钠,钠不少,而水过多,细胞内外液渗透压下降,发生较少
病因:
急性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刺激血管升压素分泌过多
肾功能不全时,未限制水分的输入
重度缺钠患者,连续输入大量不含电解质的液体
低钾血症
血清钾低于3.5mmol/L
病因
长期进食不足
排钾利尿剂
补钾不足
消化液丧失
低钾血症症状与诊断
肌无力,四肢无力,后延及躯干和呼吸肌
胃肠道:肠麻痹
心脏: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心电图典型改变,U波出现
碱中毒:尿呈酸性(反常性酸性尿)
高钾血症
血清钾高于5.5mmol/L
病因
摄入过多:输液、输入库血
肾排钾功能减退
细胞内钾移出:挤压综合症、酸中毒等
高钾血症的症状与诊断
高钾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1)神志模糊、感觉异常、肢体软弱无力
(2)微循环障碍
(3)心跳缓慢。心律不齐,甚至心脏骤停
(4)典型心电图改变:T波高尖,QRS增宽
(5)血清钾测定
高钾血症治疗
停止摄钾
降低钾浓度:利尿,使用排钾利尿剂。
将钾转移到细胞内:输注碳酸氢钠溶液;25%GS加胰岛素,每5g糖加胰岛素1U;阳离子交换树脂
透析疗法
对抗心律失常静注10%葡萄糖酸钙20ml,缓解钾离子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
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急性肾衰、体内碱性物质丢失过多病史
呼吸深快是最突出表现。还可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部潮红、头痛、头晕、对称性肌张力减退等
血气分析可以确诊。
外科休克
休克的基本概念
概念:休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最终共同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分类:
1. 择期手术:如魁燕病手术、疝气手术等
2. 限期手术:恶性肿瘤手术
3. 急诊手术:嵌顿疝、脾破裂等
休克的分期和临床表现
休克分为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或称为休克前期与休克期。
代偿期:血容量丧失<20%。CNS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加。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快、过度换气。Bp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休克抑制期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中心静脉压 | 血压 | 原因 | 处理原则 |
低 | 低 | 血容量严重不足 | 充分补液 |
低 | 正常 | 血容量不足 | 适当补液 |
高 | 低 |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 给强心药物,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
高 | 正常 |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 舒张血管 |
正常 | 低 |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 补液实验 |
第三章、外科感染
(1)感染的概念、分类及病因
(2)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的病因、病例、临床表现以及治疗
(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4)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5)抗生素应用原则
外科感染的分类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或一般感染,如疖、痈等;同一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感染;不同的致病菌可以引起同一种疾病。
特异性感染:结核病、破伤风等。
外科感染的病因
细菌/性质 | 致病因素 | 特点 | 常见疾病 |
葡萄球菌 /G+ |
溶血素、杀WBC素、血浆凝固酶 |
局限性组织破坏,脓液粘稠,黄色,无臭,易发生转移脓肿 | 疖、痈、急性蜂窝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脓性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急性骨髓炎、急性淋巴管(结)炎 |
链球菌/G- | 溶血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 脓液稀薄、丹红、量多,一般无转移脓肿 | 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 |
绿脓杆菌 /G- |
对大多数抗菌素不敏感,为继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脓液淡绿、甜腥 | 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 | |
变形杆菌 /G- |
对大多数抗菌素耐药,脓液特殊恶臭 | 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大面积烧伤感染 | |
拟杆菌/G- | 厌氧,常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脓液恶臭 | 阑尾穿孔性腹膜炎,肠胃术后感染 |
疖和痈
疖:1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急性化脓性感染。以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主。
痈:多个相邻毛囊及其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以金葡菌感染为主。多见于糖尿病中老年人。
丹毒
丹毒: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受β-溶链侵袭导致。病人常先有皮肤或黏膜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好发于下肢、面部。局部表现为皮色红,压之消退,边界清,稍隆起,烧灼痛。同时有全身炎症反应。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
系由创伤、烧伤、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引起的一系列炎症介质介导的某些相似的全身反应。
诊断标准:
体温大于38度或小于36度
心率大于90次/分
呼吸频率大于20次/分或PaCO2小于43Kpa
外周血WBC大于12X109/L 或小于4X109/L或未成熟颗粒大于10%
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均发生在伤后,潜伏期平均6-12d。前驱症状有乏力、头痛、咬肌紧张酸胀、打哈欠。接着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最先是咬肌,以后依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膈肌和肋间肌。面部表情肌阵发性痉挛可出现苦笑面容,背腹肌同时收缩时;因背肌力量大,而出现角弓反张.
在持续肌肉紧张收缩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痉挛和抽搐。持续性呼吸肌群和膈肌痉挛可引起呼吸停止、窒息,甚至死亡。疾病期间,病人神志始终清醒,病程一般为3-4W,从第2周开始,症状逐渐减轻。破伤风的发症有窒息、肺部感染、酸中毒、循环衰竭
破伤风
正确处理伤口
及时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战伤一般不予缝合,污染严重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综合处理措施:
清除毒素来源:原发伤口未愈者,均需在控制痉挛下,彻底清创,敞开伤口,并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湿敷。
中和游离的毒素:一般用抗毒素2~3U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缓慢静脉滴入。严重病人以后每天再用1~2U肌肉注射或静脉滴入。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000~6000U只需注射1次,效果更佳。
控制和解除痉挛:
防治并发症:
抗菌素应用原则:
1. 经验性用药
2. 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
3. 药物在组织的分布能力
4. 途径
5. 联合用药
第四章、围手术期处理
(1)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内容
(2)手术后处理的要点和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手术分类
1. 择期手术:如溃疡病手术、疝气手术等
2. 限期手术:恶性肿瘤手术
3. 急诊手术:嵌顿疝、脾破裂等。
手术前一般准备
1.心理准备:
2.生理准备: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纠正贫血,根据手术做肠道准备。肠道准备方法很多,应用较多的是术前3天给予低渣饮食,并给予肠道消炎药,术前1天给予流质,术前清洁灌肠。术前8至12小时禁食,术前4h禁水。
手术前特殊准备
1.营养不良:尽量调整Hb>9g/L白蛋白>30g/L
2.高血压:调整血压低于160/100mmHg
3.心脏病:急性心梗6个月内不能实行择期手术,心衰控制3-4周后再手术。
4.呼吸功能障碍:控制术前肺感染。
5.肝脏疾病:肝功能严重受损者(ChildC)患者不能耐受任何手术。
6.肾脏疾病:重度损伤者在透析治疗下才能手术。
手术前特殊准备
7.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正在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或在6-12个月内应用皮质激素超过1-2周,围手术期都应当应用糖皮质激素。
8.糖尿病:术前控制血糖在轻度升高范围(5.6-11.2mmol/L)。尿糖+——++。围手术期应用常规胰岛素。
手术后体位
1.体位:
2.活动和起床:原则上应早期活动,早期活动的优点: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下肢血栓形成,利于肠道和膀胱功能恢复
切口愈合的记录
1.切口种类
(1)清洁切口:Ⅰ类切口,如甲状腺手术。此类手术部位无细菌存在。
(2)可能污染切口:Ⅱ类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术野有正常细菌存在,切口可能感染。
(3)污染切口:Ⅲ类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术野存在感染性细菌。
切口愈合的记录
2.切口愈合
(1)甲级愈合:愈合良好、正常拆线。
(2)乙级愈合:切口有炎症反应,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切口化脓。
缝线拆除时间
(1)头面颈部:4—5日
(2)下腹部、会阴部:6-7日
(3)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 7-9日
(4)四肢:10-12日
(5)减张:14日
各种不适的处理
(1)疼痛 口服药物或肌肉注射哌替啶
(2)发热 体温升高1摄氏度属于正常范围。超过1度或术后3-6天的发热,需寻找原因。
(3)恶心呕吐 常见原因为麻醉反应。其他原因包括颅内压增高、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以及低钾、低钠等。
(4)腹胀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1.手术后出血
术中止血不完善,原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和渗血未完全控制等是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需要再次手术止血。
2.切口感染
一般出现在术后3-4天,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又加重,体温升高,伤口红肿。
第五章、输血
(1)输血的适应症
(2)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以及防治
(3)成分输血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制品的临床应用
输血的适应症
大出血: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重症感染
凝血异常
输血的并发症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常见.多发生在输血后15min至2h内。发冷寒战,继以高热。伴有皮肤潮红、头痛,血压无变化。
原因包括:致热源、免疫反应;
防治:采用无热源技术配制保存液,严格操作,去除致热源;交叉配血、过滤血液,减少免疫反应所致发热。
发热较轻,减慢输血速度,严重时停止输血;可用异丙嗪以及阿司匹林。
输血的并发症
3.溶血反应
最严重的并发症。多为输入ABO血型不合的免疫反应所致,少数为非免疫性,如输入低渗液体、过冷或过热破坏RBC。输入几十毫升血液后,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心率加快,甚至休克。之后出现血红蛋白尿以及异常出血。麻醉中手术病人的唯一最早表现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输血的并发症
立即停止输血,进行核对;抽血观察血浆色泽,溶血后血浆呈粉红色。重新化验血型与交叉配血试验。
抗休克:地塞米松、输入血浆、或白蛋白等纠正低血容量;溶血原因查明后,输同型全血,纠正凝血异常;
输血的并发症
5.循环超负荷
心脏功能代偿不全的患者,输血过量或过快,出现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的表现。头部剧烈胀痛、胸闷、发绀、咳嗽、咳血性痰等。
输血的并发症
8.传播疾病
输血可能传播HBV、HCV、HIV等。此外还包括疟疾、梅毒、CMV、黑热病、回归热和布鲁杆菌病等。
防治:严格掌握输血指针;杜绝传染病和可疑患者献血;对血液进行检测;血液制品进行处理以灭活病毒;鼓励自体输血。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将新鲜全血分离出细胞、血浆和蛋白三种成分,根据病情需要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有利于减少输血并发症,合理应用血液。
红细胞:浓缩红细胞用于血容量正常而需要补充RBC者;少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成分输血
血浆有新鲜冷冻血浆、普通冷冻血浆和冷沉淀等。富含各种凝血因子,特别是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Ⅷ。适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冷沉淀是血浆内在低温下不溶解的物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适用于特定凝血因子缺乏的疾病,例如血友病等。
第六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1)急性肾衰竭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造成氮质血症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称为急性肾衰。
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
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病因
1.肾前性:由脱水、低血容量等引起。
2.肾后性:肾流出道受阻。如肿瘤、结石等
3.肾性:缺血、肾中毒导致肾实质损害。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分为少尿期、多尿期以及恢复期
少尿期:1-2周;出现水中毒、高钾血症、高镁血症、高磷低钙、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代谢产物堆积、出血倾向等
多尿期:每天尿量大于400ml;持续2周;第1周尿量增加,但尿素氮、肌酐、血钾仍可升高;尿量增加时容易出现低钾血症、低钠、低镁、低钙等。
恢复期:因少尿期的消耗多有消瘦、贫血、乏力等。
急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积极防治休克。慎用肾毒性药物
2.少尿或无尿期的治疗:
此期主要死亡原因为高血钾和水中毒。
控制入水量:量出为入、宁少勿多。
纠正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失衡。控制高血钾。
透析疗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临床表现:
一般在原发病后12-72小时发生
严重的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降低
血流动力学异常 肺毛细血管楔压正常,而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升高
胸部X线提示双肺弥漫性片状浸润和非心源性水肿
致死原因多为难以控制的感染和多器官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间接原因引起的ARDS分为4期
1期:除原发病的表现为,出现自发性过度通气,呼吸频率快,PaO2低于60mmHg,X线正常;
2期:发病后24-48小时;呼吸急促.浅而快,肺听诊和X线仍正常;后期出现细小啰音,X线提示轻度肺间质水肿;
3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明显;双肺散在干湿罗音;X线提示双肺弥漫性小斑点、片状浸润,血气分析提示中度以上低氧血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诊断:
1) 急性起病,R大于30次/分,PaO2低于60mmHg
2)氧和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200mmHg。
3)X-片提示双肺弥漫性浸润
4)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
5)存在诱发ARDS的危险因素。
第七章、外科营养
(1)外科营养的重要性
(2)外科患者热量、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需求特点
(3)肠内、肠外营养途径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外科营养
禁食时机体代谢的改变
正常人每日需能量1800kcal(7535KJ)。禁食时机体主要变化是代谢降低,蛋白分解增加,脂肪分解增加。
创伤或感染时机体代谢的改变
高代谢、高分解状态,与创伤和感染程度成正比。严重感染时,能量需要可增加1-2倍。
外科营养
外科营养的途径包括肠内与肠外。首选肠内途径。肠外营养不超过2周可用外周静脉,长期营养支持择选中心静脉。
肠内营养适用于肠道功能正常或有部分功能的患者;费用低廉,易于管理,而且维持肠粘膜屏障功能。
可经口,也可经鼻胃管、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进行。
外科营养
肠内营养并发症:
腹泻:最为常见。与营养液的成分以及使用方法有关。输注新鲜配制的饮食、减低浓度、放慢速度等。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补充水分不足;
血糖紊乱:长期药物饮食突然停止容易发生。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应当缓慢停止,监测血糖变化。
外科营养
肠外营养并发症:
导管性并发症:穿刺的并发症;感染
代谢并发症:糖代谢紊乱、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肝损害和胆汁淤积:防治措施:控制感染、降低非蛋白能量、减少糖的供给,给予外源性缩胆囊素,尽快恢复肠内营养。
第八章、损伤
(1)急性机械性损伤的急救原则
(2)清除术的重要性和原则
(3)烧伤面积的计算和烧伤深度的判断、早期补液原则
(4)烧伤创面的急症处理
损伤的急救
1. 首要任务:抢救生命,优先抢救心搏骤停、窒息、大出血、开放性气胸、休克、腹部内胀脱出等。
2. 措施:重伤抢救:“GRP”、“ABC”
3. 注意事项:积极抢救,镇定有序;防止抢救中的再损伤;防止医源性损伤(肺水肿、溶血反应)
挤压综合症
人体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重物(如,石块、土方等)长时间的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身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处理,后果常较为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清创术
1.外科伤口的分类
清洁伤口:无菌手术切口
污染伤口:有细菌污染尚未构成感染
感染伤口:有细菌感染的伤口
清创术的原则
1.早期充分清除坏死或失去生机的组织、血块、异物等,控制伤口出血
2.尽可能将已污染的伤口变为清洁伤口
3.一般而言,8小时以内的伤口经清创后可以一期缝合。但头面部和颈部血供丰富,可以放宽至24小时。
烧伤面积的计算
(一)中国九分法
部位 | 成人(%) | 儿童(%) | |
发、面、颈 | 3、3、3 | 9×1 | 9+(12—年龄) |
双手、双前臂、双上臂 | 5、6、7 | 9×2 | 9×2 |
躯干前、躯干后、会阴 | 13、13、1 | 9×3 | 9×3 |
双臀部、双足、双小腿、双大腿 | 5、7、13、21 | 9×5+1 | 9×5+1--(12—年龄) |
成年女性双臂部和双足各占6% |
(二)手掌法
烧伤深度的判断
Ⅰ度烧伤 病变最轻。
(1)一般为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的损伤。表面红肿,烧灼感。
(2)常于短期内(3~5d)脱屑痊愈,不遗留瘢痕。有时有色素沉着,但绝大多数可于短期内恢复至正常肤色。
浅Ⅱ度烧伤 包括整个表皮,直到生发层,或真皮乳头层的损伤。
(1)局部红肿,有水泡,水泡皮肤可脱落,创面红润,伴疼痛。
(2)如无继发感染,一般1~2w愈合,不留瘢痕。
(3)有时有较长时间的色素改变(过多或减少)。
烧伤深度的判断
深Ⅱ度烧伤 包括乳头层以下的真皮损伤,但仍残留有部分真皮。不必植皮。
(1)可有水泡,去泡皮后,创面红白相间,痛觉迟钝。愈合后多遗留有瘢痕。
烧伤深度的判断
无感染,愈合时间一般需3~4w,如发生感染,不仅愈合时间延长,严重时间可将皮肤附件或上皮小岛破坏,创面须植皮方能愈合。
Ⅲ度烧伤 系全层皮肤的损伤,表皮、真皮及其附件全部被毁。
创面无水泡,蜡白,焦黄、碳化,痛觉消失,触之皮革感,痂下树枝状栓塞血管。
烧伤早期补液的原则
国内常用标准公式:伤后第一个24h补液量(ml)=体重(kg)×烧伤面积(%)×1.5,其中胶体:晶体=0.5:1,每日生理需要量为2000ml。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的50%,另外补充每日水分为2000ml。
烧伤创面的急症处理
1.轻度烧伤—— 剃干净创面周围的毛发,清洁健康皮肤,创面用灭菌水或消毒液清洗,移除异物,浅2度水疱可以保留,较大者可以抽去水泡液。深度烧伤的水泡皮应予清除。如果用包扎疗法,内层用油纱,外层用吸水纱布。
烧伤创面的急症处理
2.中重度烧伤
了解受伤史,检测生命体征
建立静脉通路,输液
检测尿量
清创,估计烧伤面积,深度,特别注意有无环形焦痂的压迫
制定第一个24小时输液计划
大面积烧伤一半采用暴露疗法
注射破伤风、应用抗菌素
第九章、肿瘤
(1)良恶性肿瘤的一般特点
(2)常见体表良恶性肿瘤的特点
良性肿瘤的一般特点
良性肿瘤的一般特点 |
||
良性肿瘤 | 恶性肿瘤 | |
分化程度 | 良好 | 分化差 |
生长方式 | 膨胀性生长,挤压周围组织形成纤维包绕,呈包膜样; | 侵袭性生长 |
生长速度 | 生长慢,无浸润和转移 | 生长快,浸润转移 |
相关症状 | 可出现压迫症状和梗阻症状 | 影响大,恶病质 |
边界 | 边界清楚,活动好 | 边界不清,常无包膜,活动度差; |
复发情况 | 切除后很少复发 | 切除后很易复发 |
常见体表肿瘤的特点
黑痣:皮内痣:痣细胞位于真皮层内,可高于皮肤,表面光滑,可有汗毛,恶变少见。交界痣:痣细胞位于基底细胞层内,向表皮下延伸,局部扁平,色素较深,多位于手、足、少见于眼睑,可以恶变。混合痣:皮内痣与交界痣同时存在,可以恶变。
黑痣颜色变深、变大、出现瘙痒、疼痛,应警惕恶变
常见体表肿瘤的特点
脂肪瘤:常见于躯干、四肢,边界清楚,分叶状,质软,无痛,生长缓慢,但可达巨大体积。深部者可以恶变。也有多发者,通常瘤体较小,可伴疼痛,有家族史。
复苏:
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时初期复苏的主要措施。后期复苏是初期复苏的延续,借助于器械设备及较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便争取较好的疗效。
复苏
呼吸循环骤停临床表现以及判断:
清醒的患者突然神智丧失,呼之不应。
血压测不到,心音消失,触不到大动脉的搏动
自主呼吸停止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心电图表现:直线;不规则的锯齿样小波或波幅高大,即室颤;低幅的心室复合波,即电机械分离。
复苏
一手掌位于按压处,另一手置于其上,双臂伸直,使胸骨下陷4-5cm后放松,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单人复苏时,按压15次,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15:2);双人复苏时,按压5次,人工呼吸1次(5:1);如有气管插管,呼吸频率12次。
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是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复苏后处理
4.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肾上腺素(最常用、有效)、阿托品、氯化钙(高钾低钙性停搏)、利多卡因(室性心律失常)和碳酸氢钠(代谢性酸中毒)等。为防止吸入性肺炎和脑水肿,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复苏后处理
脑复苏为防治心跳停止后缺氧性脑损伤而采取的措施。脑血流占心排量的15~20%。不可逆性脑损伤发生在自主循环功能恢复、脑组织再灌注后,称脑再灌注损伤。积极有效地防治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可减轻或避免脑再灌注损伤。
措施:
脱水:渗透性利尿剂为主,甘露醇最常用;速尿为辅助性用药;维持胶体渗透压在2.0Kpa以上,白蛋白在30g/L以上。
复苏后处理
降温:可戴冰帽、将冰袋置于腋窝、腹股沟以及颈侧大血管等部位,以达到全身降温的目的。一般将体温降至33-35摄氏度。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预防神经组织的水肿,一般早期使用,3-4天停药。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