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也称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或构成要件,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 立民事法律行为所必不可少的事实要素。可分为一般成立要件和特殊成立要件。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是指一切民事法律行为依法成立所必不可少的共同要件。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
(二)民事行为的特殊成立要件
特殊成立要件,是指某些民事法律行为特别要求的必要条件。这些要件,相对于不同的民事法律行为而有所不同:
1.对于有因行为来说,标的的给付原因是特殊成立要件。也就是说,除要有给付标的的意思表示这个一般成立要件外,还必须有标的给付原因这个特殊要件,有因行为才能成立。例如在买卖关系中,一方有了交付标的物的意思表示,还要有“买卖(即一方卖,一方买)”这个原因,如果没有这个原因,就不能成立买卖行为。
2.对于实践行为来说,标的物的授受是特殊成立要件。实践行为又叫“要物行为”,它的成立以意思表示和标的物的交付为成立要件。其中,意思表示为一般成立要件,标的物的“授”与“受”共同构成特殊成立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是指法律对于业已成立的法律行为肯定、支持其法律效力的要件。具体地讲,它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主体合格
主体合格,指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据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资格。法律要求在实施法律行为时,行为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对于公民来说,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单独实施法律行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状况相当的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则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于法人来说,其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相一致.法人的行为能力不能超出法律或毒程规定的业务范围。
(二)内容合法
我国《民法通则》把民事法律行为限定为合法行为,所以,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如不得买卖禁止流通物,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无效。社会公共利益是法律的本质要求,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也是无效的。
(三)意思表示真实
所谓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行为人的外部表示与其内心的真心意思相一致。实际生活中,造成行为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相对人的威胁、欺诈或是乘人之危,使行为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而成立民事行为;二是由于行为人自己对该行为的重大误解,使其行为与其内在意思不一致。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应当认定为无效或者撤销。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
特别生效要件是某些法律行为特别要求的生效要件,包括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概念与条件的种类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了一定的条件,并把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生效或失效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甲有一房,经协商以20000元卖给乙,但甲同时提出,待他获准调至丙地工作时,房屋买卖才正式成交,乙也同意。这就是一种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甲是否获准调至丙地工作,直接影响该法律行为的效力,是所附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中所附的条件,是一种特定的法律事实,它既可以是某种自然现象,也可以是人的某种行为,还可以是某种特定的事件。但并非任何自然现象或任何行为都可以作为条件,作为所附的条件必须有下列特点:
1.条件必须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当事人把已经发生的事实作为条件时,如果该条件决定着法律行为效力的产生,则视为没有附条件;如果该条件决定着法律行为效力的消灭,则推定当事人不希望实施该民事行为。
2.条件能否成就是不确定的。如果在法律行为成立时,当事人确定作为条件的事实是将来必然发生的,则该事实是法律行为的期限而不是条件。
3.条件应当是当事人选定(商定)的事实。法律规定的或基于行为性质所决定的事实,不能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如在保险合同中规定:当当事人出现事故时,保险公司赔偿其多少保险费。这里的“当事人出现事故”是保险合同本身性质决定的必须规定的条件,所以,在保险合同中,这种事实就不能作为所附条件。
4.条件应当是合法的事实。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
对条件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条件分为两组:一组是延缓条件和解除条件;另一组是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
(1)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
延缓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决定于所附条件的成就。附延缓条件的法律行为,已经明确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行为已经成立,但是这种法律行为的权利义务处于停止的状态,只是在条件成就时才有效。
解除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之终止决定于所附条件的成就。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是已经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当事人已经开始行使权力或承担义务。当条件成就时,权利和义务就随之失去效力。
(2)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
积极条件,是指把某种事实的发生作为条件,又称肯定条件。例如,某甲与某乙约定,如果某乙考上大学,某甲即送其一台收录机。这里的“某乙考上大学”即是积极条件。
消极条件,是指把某种事实的不发生作为条件,又称否定条件。还如上例,双方约定,如果某乙考不上大学,某乙送某甲一台收录机。这里的“某乙考不上大学”即是消极条件。
上述两组条件可以联系起来运用,成为积极的延缓条件、消极的延缓条件、积极的解除条件、消毂的解除条件。
(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的概念与期限的种类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的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当事人的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或消灭的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在买卖合同中规定,自合同成立后,1个月内付完全部货款,否则,供货方可以终止合同。期限可以是一定的时间,也可以是一段时间。
期限和条件都是当事人约定的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某种限制。但二者又有不同特点。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当事人所不能预知的,它将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而期限则是当事人可以预知的,期限是必然要到来的。
期限以其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延缓期限和解除期限。
1.延缓期限,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的期限到来之前,该民事法律行为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不发生法律效力;待期限到来时,其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始发生法律效力。发生法律效力是指权利人开始有权请求义务人履行义务。因此,延缓期限又称始期。如某甲答应给某乙50万嚣,但同时提出到10月1日某乙才能来取款。这里的“10月1日”即是延缓期限。
2.解除期限,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的期限到来时,该民事法律行为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法律效力即行消灭的期限,又称终期。
(三)其他特别生效要件
法律对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有特别规定的条件的,或者当事人对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有特别的约定条件的,只有具备了法定或约定的条件,该民事法律行为才生效。法定的条件如不动产买卖的登记,约定的条件如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约定的“公证手续”等。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