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处理要点
(一)卧位
术后应根据麻醉及病人的全身状况、术式等选择病人舒适和便于活动的体位。全麻而尚未清醒的病人,应平卧,头转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和继发肺部感染。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人,应平卧或头低卧位12小时,以防止因脑脊液外渗致头痛。全身麻醉清醒后、蛛网膜下腔麻醉12小时后、硬脊膜外腔麻醉、局部麻醉等病人,可根据手术需要安置卧式。
施行颅脑手术后。如无休克或昏迷,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施行颈、胸手术后,多采用高半坐位卧式,便于呼吸及有效引流。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位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壁张力。脊柱或臀部下术后,可采用俯卧或仰卧位。腹腔内有污染的病人,如病情许可,尽早改为半坐位或头高脚低位。肥胖病人,应取侧卧位,有利于呼吸和静脉同流。
(二)活动和起床
手术后病人,(1)原则上应该早期活动。而有休克、心力衰竭、严重感染、出血、极度衰弱等情况,以及施行过若干有特殊固定、制动要求的手术病人,则不成该强调早期活动。(2)早期活动有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愈合、减少因下肢静脉淤血而发生血栓形成的优点。(3)有利于肠道和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腹胀和尿潴翩的发生。
(三)饮食和输液
术后应增加营养,除腹内手术外,其余部位手术宜尽早恢复正常饮食。腹内手术必须待胃肠功能恢复(标志是肛门排气),方可少量进流食,逐渐增加食量及次数,依次改为半流、普食。禁食或饮食不足期问,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
(四)拆线和切口愈合的记录
1.皮肤切口愈合后拆除缝线:一般切口多于术后7天拆线、头、面、颈部手术可于第5天拆线,背部与四肢宜10天后拆线,关节附近或减张缝合处最好14灭后拆线。青少年折线时问可适当提前,高龄、体弱、营养不良者须酌情延迟拆线。
2.手术切口分无菌切口(以I表示,如甲状腺腺瘤切除)、可能污染切口(以Ⅱ表示,如胃大部切除术)、污染切口(以Ⅲ表示,如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三类。愈合分级则分甲级愈合(愈合优良)、乙级愈合(愈合有缺陷,切口出现炎性反应但未化脓)、丙级愈合(切酣化脓经开放引流换药后愈合)。切口愈合根据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综合记录,如I/甲愈合表示1类切口甲级愈合。
(五)引流物的处理
引流物一般援于体腔(如胸、腹腔引流物等)和空腔脏器(如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等)。要经常检查手术中放置的引流物,有无阻塞、扭曲和脱出等情况,换药时要注意继续将露在体外的部分加以固定,以防落入体内,并应观察纪录引流量和颜色的变化。待引流量减少后,即可拔除。乳胶片引流一般在手术后1~2日拔除。烟卷式引流多用于渗液较多,浓度稠厚者,引流时问较长,大都要在手术后4~7日才能拔除。胃肠减压管一般在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拔除。
(六)各种不适的处理
1.疼痛
疼痛较重影响睡眠者可给地西泮及一般镇痛药;难忍无禁总可用唛啶50mg肌注。如术后3日后仍难忍应查明原因并作处理。
2.腹胀
腹内手术多见,较轻能自行缓解;严重者应查明原因,酌情处理,局部热敷,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插胃管或高位肛管减压。
3.恶心、呕吐
多为麻醉药物反应,可自行缓解,部分可肌注灭吐灵、阿托品等。少数患者更趋严重,查明原因后处理。
4.呃逆
暂时性的不必特殊处理;顽固性的需查明有无膈下感染,如无可压眶,或胃肠减压,肌注地西泮、苯巴双妥钠、阿托晶等。
5.尿潴留
要见于肛门手术或全麻、腰麻后,或为反射性括约肌痉挛,可于坐、立位排尿,给止痛剂,下腹热敷,针刺关元与中极及导尿。
6.发热
最常见,术后创伤反应体温较正常升高1℃左右,2~3日复原,属正常手术热。凡老人术后体温升高1℃以上或一般患者术后3日仍发热,就有并发感染可能,应及时查因治疗。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