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并立与经济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其时间跨度从907年五代开始,到1368年元朝灭亡为止,共460余年。五代时,封建割据政权彼此混战;北宋建立后,形成了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到了元朝,我国多民族国家重新统一。
五代十国时期,王朝更迭频繁,封建割据政权并立和彼此混战,是分裂时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是唐朝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势力不断发展的结果。唐朝统治崩溃后,907年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继后梁而起,又有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先后统治北方黄河流域达50多年,史称五代。那时在南方和山东,先后出现过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分裂割据带来战乱,人民渴望获得统一与和平。后周时,周世宗柴荣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军事改革措施。经过改革,后周力量强大起来。周世宗的改革和后周的强大,为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开封的陈桥驿发动兵变,废去后周皇帝,北宋建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979年,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
1.王安石变法
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统治危机:①军费和官俸开支庞大,财政入不敷出;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③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内容和作用:
结果:新法推行十几年,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军事力量有所增强。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加上新法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给反对派留下了口实。1086年司马光出任宰相,废除了绝大部分新法,变法失败。
2.澶渊之盟
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他提倡农耕,用汉族文人制定的典章制度管理国家,逐步接受中原封建文化。916年,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控制了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阿保机即辽太祖。在契丹政权统治下,生活着契丹、汉、女真、回鹘等多个民族。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北宋初期,党项首领称夏国王。1038年,夏王元吴称帝,都城兴庆,史称西夏。
辽、宋、西夏几个不同民族的政权形成并立局面。各民族间不断进行战争,但同时,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也不断加强。1004年,辽军南下攻到黄河北岸的澶州,在宋朝军民抗击下,辽军被挫败。第二年,在宋朝做了较大让步的情况下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
内容: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影响:澶渊之盟后,宋辽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宋辽边境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促进了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但是,这个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