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
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陆地地形种类:陆地地形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类。山地海拔和相对高度都很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山地绵延很长,并有一定走向的叫做山脉。若干相邻的山脉在成因上有联系,并沿一定方向分布的叫做山系。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较缓。高原是指绝对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广阔地区。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盆地一般指四周地势高、中间地势低的地区。
海底地形种类:海底地形通常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地带,一般深度不大,坡度平缓。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大洋深处急剧变陡的部分。大洋底地形复杂,有海岭、洋盆、海沟、海底高原等。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
内力作用: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营力(以地球自转、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为能源)所引起的地壳变化,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及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是由于地球外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营力(以太阳辐射能、重力和日月引力为主要能源)所引起的地壳变化,具体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着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如海陆分布和地表起伏,造成高山、低地,加大地表的起伏和高差;而外力作用则不断地对高地进行侵蚀、破坏,并将侵蚀物质运移至低地,其总的趋势是夷平高地、填平低地,以缩小地表的起伏和高差。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