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上学时间,不留家庭作业,实施弹性放学,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对于这一系列减负新举措,不少家长却形容道,“看上去很美,实施起来很难”。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一些家长“坐不住了”:“没有书面作业,怎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据媒体报道,一些家长找到学校反映,更有家长自行组建班级、年级甚至校际作业群,自行给孩子加码留作业。
面对校外培训班,有的家长说,虽然孩子现在经常补课很辛苦,但是现在拼,是为了以后有选择的自由。
……
“竞争催生心理焦虑,焦虑激化教育难题。”有受访者认为,当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教育体制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的竞争压力向教育领域传递的结果,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竞争越来越低龄化的现象。
毫无疑问,减负的治本之策还是要提高教育质量,缓解民众的教育焦虑。
减负令如何能不空转?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坦言,减负令效果往往不大好,一些学生、家长不买账,根本原因在于考试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应继续探索多元评价机制,避免家长和教师过于追求分数,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是缓解课外负担重的根本之策。今后,要努力在发展素质教育上取得新的突破,切实提高中小学校育人水平。
也有专家认为,公众对教育改革的焦虑,源于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与公共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配置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如果不触及这些根本性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学生减负。
而全社会蔓延的教育焦虑情绪如何纾解?为了让孩子更加优秀,从而考上好学校,家长们的努力和焦虑可以理解并需要关注。不过,在从政府到全社会为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出更多努力的同时,父母们如何摆正对待教育的态度,同样至关重要。
不少家长出于从众心理,为孩子学习加码,甚至无数的兴趣班成为了学习的另一种工具。而部分培训机构坑钱、坑娃、坑智商,种种洗脑式营销,也在消费家长们的焦虑,又进一步刺激家长的功利教育观,加剧揠苗助长,违背了教育育人为本的初心。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在符合孩子个性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兴趣培养、潜能挖掘,并无不可。但如果不顾孩子实际的接受能力,一味加压,让孩子完成超越年龄的事情,那么,超前教育、过度教育可能带来一时的领先,却有可能伤害了孩子持续奔跑的能力。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有竞争,但不全是比赛,让教育回归本真,重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是当前很多执着于“拼娃”却“越拼越迷失”的父母急需补上的一课,也是教育者需要正视的命题。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