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9月开始,临沂大学陆续有教职工与学校签订的人事代理合同到期。学校告知,此前签订人事代理合同的这批教师不再续签。按照学校计划,相关教师将于2019年统一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
该校第1批签订人事合同的老师是2012年入校的,两次合同于今年9月到期。根据劳动法,人事代理合同第三次签约,员工就应该签署无固定期限合同。通常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意味着,没有合理缘由,学校将不能随意解雇员工。
一位2018年9月合同到期就待业在家的老师告诉新京报记者,她从那时起就再没有领过学校的薪水了,学校也没有排她的课。此前毫无征兆。
王树的第二次合同将于2019年到期,他本以为自己将要签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了,就像终于有了铁饭碗。而根据部分教职工提前了解到的信息,劳务派遣合同的薪水和福利,与原来相比差很多。
“薪酬差距只是一个方面。劳务派遣了,我们就不是临沂大学的人了。”一位牵涉其中的老师愤愤不平。
300人中,像王树这样的80后最多。新京报记者获取到的一份名单显示,目前登记在册将不再续签人事代理合同的有263人。以85后为主,年纪最小的出生于1992年,去年入职。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份名单不全,有老师在前段时间确定离职,还有些没有登记在册。根据估算,事件波及到的人数约300人。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11月,临沂大学入选第二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临沂大学内部人士分析,学校从那时起开始争取硕士点,自此之后大规模招聘教师。目前的三百位教职工大部分入职于2013年之后。但今年年初,临沂大学才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此次面临不能续签人事代理合同的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2012年以后陆续通过学校的公开招聘进校的教职工;一类是博士家属,按照当时的政策,学校引进的博士可以在校内解决家属工作。
这300位左右教职工的共同点是,都没有博士学位,大部分人是硕士学位。
评价一所大学的科研实力,博士数量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根据2017年的公开数据,临沂大学的专任教师约1975人,其中博士学位占比约26%,硕士学位占比约52%。
临沂大学内部人士给新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临沂大学五年规划显示,学校要在2020年博士比例达到50%。这个数据与目前的26%相比,还差一倍。
有知情人士分析称,不再与这批硕士学位的老师签订人事代理合同,或与临沂大学急于短时间内提升博士比例有关。
下午2点49分,临沂大学在学校的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学校的行为属于正常履行劳动合同和规范用工。声明还称,学校的做法与山东省下达的相关文件有关。2017年12月山东省委组织部下发文件要求,山东省事业单位用人实行总量控制管理。临沂大学认为,签订人事代理合同的教职工不属于控制总量内人员。
但据新京报记者拿到的一份《临沂大学关于报送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的函》,临沂大学拟申请人员控制总量为3308名,该文件的署名日期为2016年6月20日。公开数据显示,学校全部教职工加起来的人数约2700人,远低于3308。
声明中还称,针对这部分人员,学校启动了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但临沂大学的老师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公开招聘,学校面向全社会只放出10个事业编制名额。
截至发稿,新京报记者数次拨打临沂大学校长杨波手机号,均无人接听。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