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著有《饮冰室文集》。
考点2 文章背景与主旨
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内心极度苦闷彷徨,但仍积极进取。他写作本文,旨在勉励身处逆境中的“真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所吓倒,不要为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振奋精神,冲破重重阻力,勇往直前。本文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考点3 写作特色
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大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有两处运用了层递方法。一是将“智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与“至强之人”五种人,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逐层递进。另一处是在操舟的比喻中,将“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按照时间的长短顺序排列,从反面论证,说明没有至强的毅力,就不可能成功。
考点4 重点词句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艳羡:非常羡慕。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要:概括地推究。
(3)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或:有时。参伍:交相错杂。
(4)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判:分开,区别。
(5)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数:天数,含有规律的意思。
(6)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葬然不一途也:普天之下古往今来成功和失败的事例汇聚一起,是那样的纷纭复杂而途径又不相同。
(7)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这些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8)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随之便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9)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选乘:顺、逆的境遇又常常是相互穿插着交替呈现的。
(10)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他心里认为天下的事本来就是很容易的,等到骤然尝试而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勇气。
(11)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人家以艰苦忍耐的力量,顶着逆风恶浪而冲过去。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