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这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驳论文。
2.《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记言为主。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这句话运用了类比论证法。翻译:就如盲人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又不去搀扶,那何必还要搀扶盲人的护理人呢?
4.文中使用的“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句话属于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孔子用这句古语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属于演绎论证法。
5.出自本文的成语:“既来之,则安之”“开柙出虎”“季孙之忧”“分崩离析”“祸起萧墙”。
6.《季氏将伐颛臾》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7.《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孟子主张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8.“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在逻辑论证法上说是类比论证,在修辞上说是比喻。
9.“引君入彀”,是指使对方自己打自己,自己给自己挖坑,自己否定了自己。
10.孟子在本文中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不行仁政的梁惠王。
11.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句中,最能体现其文主旨的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翻译:认真搞好学校教育,反复地以孝悌的道理教导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3.《秋水》选自《庄子》。庄子,战国思想家,庄子和老子同属道家学派,合称“老庄”。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最富有浪漫色彩。
14.《秋水》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
15.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出自《秋水》。
16.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北海若。
17.《秋水》一文在比喻说理中既用了对比论证,也用到了类比论证。
18.“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翻译: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望洋向若而叹曰”翻译: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翻译: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
19.《大同》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20.孔子在《大同》中始终将“大同”和“小康”社会对比着论述。
21.孔子认为“大同”“小康”最根本的区别是所有制形式,“大同”是“天下为公”,“小康”
是“天下为家”。
22.本文写作的根本原因是孔子对当�“礼崩乐坏”的情状极端不满,直接导火线是“盖叹鲁也”,孔子对鲁国的祭祀不满。
2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翻译: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双亲,不只是抚爱他们自己的子女,使老人们都能安享晚年,壮年们都能被人用以各尽其能,年幼的儿童们都能健康成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儿无父、老而无子以及身有残疾的人都能得到赡养,男人都有自己职业,女人都能及时出嫁。
24.《谏逐客书》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给秦王赢政的奏章,也是一篇论说文。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秦代散文作家的代表人物。
25.《谏逐客书》始终运用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对比论证方法。
26.“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翻译:现在却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驱逐客卿,来使别国诸侯建功立业。
27.《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逐客错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8.《陈情表》选自《文选》,这篇文章是西晋时李密给武帝的奏疏。
29.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奏议一类,是臣民对君主陈请事情的文书。
30.《陈情表》第三段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化解奉诏与奉亲的矛盾。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