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成考了解成考 报名流程报名流程 加分政策加分政策 真题汇总 10年-23年真题 成考办电话成考办电话

咨询热线

13176677032 (点击在线咨询)
首页 > 复习资料 >
自考攻略

山东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作品集-虞美人

时间:2022-10-31 16:51:40 作者:储老师

z成考助学

  虞美人

  四十六 虞美 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一、作者作品简介

  李煜(937-978),世称李后主。是五代最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本词是李煜的绝命词,相传是他在其生日时,在寓所命歌妓唱此词,宋太祖知道此事后,赐酒将他毒死,因词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词作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流畅自然、和谐完整的意境。

  二、关于“词”的知识

  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乐府等。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如《词七首》中的“虞美人”、即为词牌,“赤壁怀古”、等为词的标题,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一般叫“一片”,就是一遍,表示音乐已奏过一遍。音乐奏一遍又叫一阙,所以片又叫“阕”。分两段的词,通常称上段为上片或上阕,称下段为下片或下阕。而以分两段的居多,称双调,如《念奴娇》《鹊桥仙》《扬州慢》等,也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三叠、四叠;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柳永、秦观、李清照、苏轼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

  3、词,按照表现方法和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有以下区别:

  其一,选材不同。婉约派多写儿女闺阁之情、羁旅行役离别之相思,而豪放派则题材广泛。

  其二,表达方法不同。婉约派多用含蓄藉的方法曲折表情达意;而豪放派则以铺陈直抒为主,同时采用更多的方法。

  其三,格律不同。婉约派严守格律;豪放派则敢于突破,不受束缚。

  其四,艺术风格不同。婉约派多委婉、绮丽,而豪放派以恢宏、沉郁为主。

  其五,代表人物不同。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豪放派代表词人则有苏轼、辛弃疾等。

  课文讲解

  三、课文讲解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问君” “君”为谁?-----李煜

  (2)自问问何事?--------------愁

  (3)愁从何来?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家庭支离破碎、优越生活不再、君王宝座失落、性命朝不保夕、时光匆匆飞逝……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

  (4)是什么东西勾起他的“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5)全词基调是愁的,哀伤的,为什么这里用了充满暖意的春花秋月意象?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具体指什么?

  “往事”具体指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自由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指什么?为什么用一个“又”字?

  “东风”指春天;照应春花秋月,所以用“又”。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为什么要在“月明中”回首故国?在这里“月明”有什么含义?

  月亮有“思乡”、“忧伤”的意象意义。

  5.“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它们皇权的象征。

  6.“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还有生活、容颜、地位,尊严、社稷等都在改。

  四、重点分析

  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句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改”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表达效果: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总结:这种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引发人无限想象的手法叫——化虚为实法。这种技法很多词人都用过。

  3、本词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之短暂无常

  分两条线索写物是人非。

  五、中心思想

  虞美人这首抒情词,抒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其中既有他为曾经拥有的王国、权利、荣华富贵、享乐生活而发的痛苦哀叹,也包含了对故国山河的留恋和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

  表达技巧

  六、表达技巧

  1.对比手法:将“雕栏玉砌”和“朱颜”(另一说“朱颜”是指作者自已的容颜)对比着写,写出了物是人非未语泪先流的凄怆。

  2.衬托手法:“春花秋月”是多美好,作者却盼“何时了”,以美景来衬囚牢之情;“东风”就是春风,春风又来,春天又到,却反衬“不堪回首”的嗟叹;以“雕栏玉砌应犹在”来反衬“只是朱颜改”。

  3.虚实手法:“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实景;“往事知多少”由实入虚,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写,而“故国不堪回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虚写,这是想象中的“故国”图景,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一句从客观存在的角度看,“愁”实,“春水”是虚,若从视觉角度,则“春水”为实,“愁”为虚。

  4.比喻修辞:“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化虚“愁”为实“春水”,而又不言是何“愁”,这就将个人之“愁”抽象为人类共同的体现,从而获得更为辽阔的共鸣——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七、重难点分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

  以乐景写哀事倍增其哀,抒发亡国之痛的深切。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物事人非,世事变迁不堪回首。

  C.为什么说以“一江春水”喻“愁”意境深远?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水不断,愁不尽,绵绵不绝,二者相似相通,意境深远。

  八、参考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十七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 永

  一、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他的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广为流传。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由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柳永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重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另外,在题材取向上柳永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重在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所有这些创新,都对后来苏轼等词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是其代表作。

  二、作品简介

  《八声甘州》是千古传颂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

  三、课文重点

  1、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从哪里看出来?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2、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3、鉴赏上片:

  ①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雨——潇潇 秋——清

  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

  (日)照——残 红翠——衰减

  物华——休 长江水——无语

  ②“一番洗清秋” 赏析“洗”字妙在何处?

  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③自由朗读上片,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残秋雨景图

  ④圈出上片中的领字,说说他们在结构全词、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根据领字提示背诵上片。

  “对”,“渐”,“是处”,“惟有”

  4、鉴赏下片:

  ①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

  思乡怀人情

  ②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

  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③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佳人望归图。

  ⑤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⑥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托

  ⑦体味下片中的领字的作用。

  “不忍”, “望”, “叹” “想”

  四、课文详解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上阕描写秋景,铺叙秋景,融情于景,萧条冷落中寄托着游子天涯落魄的失意和哀伤。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一、二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暮雨”上用“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的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却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雨后秋空清朗的场景如在眼前。《九歌·大司命》“使涷雨兮洒尘”句,可能使柳永受到启发。“洒江天”,也是洒向空气中的灰尘,但由此想出“洗清秋”,构思就更新颖。“雨”字,“洒” 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三、四、五句写一番雨后,傍晚的江边,就觉得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亦是如此,眼中所见也是一片凄凉。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惨”字,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惨”、“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苏轼对这三句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见赵令畤《侯鲭录》)这几句词不但描写的景色苍茫辽阔,形象鲜明,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所展示的境界亦是高远雄浑,在词中罕见。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这两句接写楼头所见,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的景象。与〔卜算子慢〕“江枫渐老”三句意思相同。不过那首词先写“败红衰翠”,后写“楚客登临”,而这首词则反过来,先写了人已登楼,再写“红衰翠减”,结构按照全词的安排,所以各有不同。“红衰翠减”,倍觉风流蕴藉。“苒苒”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韵含着有无穷的感慨和愁恨。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接下来的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写在这种自然界的变化之下,人是不能不引起许多感触的,但是,却并没有明说,只以“长江水无语东流”暗示出来。“惟有”两字,包含有不但“红衰翠减”的花木在外,也包含有“登高临远”的旅人更不在内的意思。古人每用流水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高蟾《秋日北固晚望》“何事满江惆怅长,年年无语向东流”,乃是柳词所本。(他如韩琮《暮春沪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宫阙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黄季刚师又反韩意作词云:“流尽年光,流水何曾住?”都是此意。)江水本不能语,而词人却认为它“无语”即是“无情”,这也是无理而有情之一例,事实上蕴含着词人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上阕以这样一个暗喻作结,而不明写人的思想感情,是为下阕完全写情蓄势。

  下阕

  下阕抒发秋情,思乡和怀人融为一体,层层往复,委婉曲折。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上阕写到面对江天暮雨、残照关河,可见词人本是在“登高临远”,而换头却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深曲。“登高临远”,为的是想望故乡,但故乡太远,“爱而不见”,所闯入眼帘的,只不过是更加引起乡思的凄凉景物,如上阕所描写的,这就自然使人产生了“不忍”的感情,而乡思一发,更加难于收拾了。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四、五两句,由想像而转到自念,怀乡之情虽然是如此的强烈和迫切,但是检点自己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漂西荡,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呢?这里用问句一提,就加重了语气,写出了千回百转的心思和四顾茫然的神态,表达出“归也未能归,住也如何住”,即“归思”和“淹留”之间的予盾,含有多少难言之隐在内。究竟为什么“淹留”,词人自己当然明白,他在另外一首词〔戚氏〕中就说出了:“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从前的读书人,在没有取得功名之前,要上京应考;在已经取得功名之后,当上了官,也要在他乡任职。长期考不取,就或者是在京城住下来,准备下届再考,或者四处游谒地方长官,以谋衣食。这当中,是包含了许多生活经历中的酸甜苦辣在内的。问“何事苦淹留”,而不作回答,不过是因为他不愿说出来罢了。这样,就显得含蓄,比〔戚氏〕所直接抒写的同一心情,更其动人。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由于自己的思归心切,因而联想到故乡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地盼望自己回家。自己在外边漂泊了这样久,她必然也想望得很久了。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谢诗是实写江景,柳词则借用其语,为怀念自己的妻子创造了一个生动的形象。他想像她会经常地在妆楼上痴痴地望着远处的归帆,而几次三番地误认为这些船上就载着她的从远方回来的丈夫,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想佳人”两句很具体的解释。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最后两句,再由对方回到自己。在“佳人”多少次的希望和失望中,肯定要埋怨在外边长期不回来的人不想家,因为“何事苦淹留”,有时连自己都感到有些茫然,则整天在“妆楼凝望”的人,自然更难于理解了。她也许还认为自己在外边乐而忘返,又怎么会知道我现在倚阑远望的时候,是如此愁苦呢?

  五、诗歌主旨及艺术特色

  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交织起来描写,相濡相惬,水乳融浃。词中既有雄浑豪放的一面,又有清丽婉约的一面,两者刚柔相济,动静相生,变化跌宕,表现出词人极高的艺术手法。全词不事藻绘,不尚典故,采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纯朴流畅。

  这首词主要抒写了旅客怀念家乡的凄苦心情。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交织起来描写,相濡相惬,水乳融浃。

  柳永运用独特的多重空间结构进行叙事、布景、言情的写作手法,在《八声甘州》这首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柳永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本是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却从对面写“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阑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像,本是虚写,却用“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具体的细节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倚阑凝愁,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则又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丰富曲折,文笔富于变化,通过构建多重空间结构,表达出自己细腻而真实的情感。

  六、参考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显得冷清萧条,落日的余辉照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默默地向东流去。

  不忍心登上高山俯瞰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乡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远望天际,有多少次竟错把远方驶来的船只当作爱人归来的船了。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地愁思凝重。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成绩查询:11月25日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下载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