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成考了解成考 报名流程报名流程 加分政策加分政策 真题汇总 10年-23年真题 成考办电话成考办电话

咨询热线

13176677032 (点击在线咨询)
首页 > 复习资料 >
自考攻略

山东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作品集-再别康桥

时间:2022-10-31 16:56:07 作者:储老师

z成考助学

  再别康桥

  四十三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一、作者简介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笔名云中鹤。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表现了他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因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备受读者青睐。徐志摩的诗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二、诗歌主要内容

  1、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2、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

  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

  3、诗人告别时,作了哪些动作?

  招手、寻梦、放歌、沉默。

  三、诗歌分析

  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告别,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中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它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谁能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妻子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澜,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箫,诗境恢复寂然,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离别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深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的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另觉悟,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意味。

  作品思想感情分析

  四、作品思想感情分析

  1、①轻轻的(走)(来)(招手):不想惊动别人,更不想惊动这里的美景。忧愁。②“西天的云彩”换成“东方的朝阳”如何?傍晚适合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正如“秋”“雨”中写离别能泻染出这特定的意境一样,同时作者是别西(方)而东去,因此别“西天的云彩”准确。

  2、(金)柳→新娘→荡漾:喜爱这美景。(比喻)

  “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因“柳”与“留”谐音,来表达惜别之情。可见,以“柳”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3、青荇→招摇,做水草:感情深化,不想走了。留恋。(拟物)

  4、清泉→虹→梦:再深化,回答了为什么“留恋”这个问题①景美②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有自己的梦想。(为什么)

  5、因此:寻梦,引起美好的回忆。撇开美景,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陶醉)

  6、沉默——回到现实(别离),获得了短暂的陶醉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伤感。

  7、照应开头,“不带走一片云彩”,飘逸、洒脱。

  五、艺术特点

  1、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首先,告别对象由人转向物,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静环境,排除了“伤离别”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感。

  第三,意像选择独具特色。诗人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水草”“星辉”等自然景物,避开了人间烟火: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机械轰鸣及送行之人,这样就造出了一种清新感。

  独特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徐志摩崇拜大自然,主张人类应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故想做“一条水草”,想到“青草更青处”寻梦,这是诗化人生的表现。

  2、语言具有三美:

  一是音乐美:每节用韵基本相同;章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首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

  二是绘画美:1)多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艳影”“青荇”“彩虹”“星辉斑斓”等;2)多用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之变成动态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三是建筑美:句子整齐,每节匀称。每节两句,单、双行错开一格排列。外形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六、重点分析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请回答:

  A.这段诗出自哪篇作品?作者是谁?

  再别康桥;徐志摩。

  B.这里采用了何种情景交融方式?

  融情入景。

  C.“彩虹似的梦”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彩虹似的梦”的象征意义是西方文明。

  四十四 我爱这土地

  艾青

  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成绩查询:11月25日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下载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下载
微信客服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