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有效落实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探索,山东胜利职业学院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并就此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内涵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利用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实现生产方式向柔性方面发展;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机电一体化已是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行业背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要通过工艺装备才能物化成现实生产力。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发展装备工业。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机电行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当前,中国正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不久的将来,我国将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世界最重要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机械工业的多家重点项目机床用户、大型企业采购团将选购大量国内
外先进机床工具设备,以完成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实现从大国到强国、从低端到高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制造技术实现这一转变一是要高技术化,二是要技术升级。但是,中国目前只是非创新产品的制造大国,靠劳动力、价格、资源和非竞争性的比较优势,其低端产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要把制造业做大做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将起关键作用。目前安徽正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以工程机械、现代轨道交通设备、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等成套设备和专用设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是提高机械制造行业技术的迫切需求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加入 WTO 以后,使我们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愈来愈紧密地交融汇合为一体,形成先进制造技术,对机电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培养新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是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的当务之急。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机械手、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 系统等,这些机电产品无一不是机械、电脑、电力电子等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大量机电一体化
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2. 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 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目前,与机电技术紧密相关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持续增长。2008 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 8317 亿美元,增长 17.2%,保持全球第二位,与德国差距进一步缩小;机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遥遥领先,占全球出口的份额提高到2.5%,占全球出口增量的 25.4%。我国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一体化专门人才。
3.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岗位需求分析
从几个单位调研的产品中看出,产 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不但包括机械、电子、微机、光电技术,还有激光、通信、各种新型传感器等内容,这些单位的产品已不是某单一技术领城的产品。这些产品已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用人要求也随之而变,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和调整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并突出了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更能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需求。我们通过对各企事业单位调研资料的汇总,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 (2)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3)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
(4)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 (5)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6) 生产一线服务人才;
(7) 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 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 如激光加工、 数控加工等等。这些
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4. 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职位薪酬调查分析
据统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第一份工作 47.6%的学生年收入在 6-7 万以内,36.6%的学生收入在 8 万-9.5 万左右。经过一年以后的工作,工作收入有较大幅度变化,收入在 6 万以内比例大大减少,收入在 9-10 万元提高到占56.1%, 收入在 10-15 万元提高到 2.4%。 这说明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机电类毕业生在企业中发挥了良好的价值,并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发展潜力较大,因此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5. 东营经济振兴,需要大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东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依托国家级开发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胜利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装备、新材料、有色金属等六大高端产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建成“黄蓝”两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
6. 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解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状况,我院组织老师下企业进行调 研,走访了东营市、广饶县和本地区的一些大中型机电与装备企业,如国山东铝业有限公司、汇丰集团、双王集团、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 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微电子、机电产品、机电设备、钢铁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开发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急需既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使用、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的机电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人员、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人员、机电设备的维修和技术改造人员、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加工人员、机电产品的检验、销售、技术服务与管理人员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企业需求情况预测见表 1。
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企业需求情况预测
企业名称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人/年) | |||
2018 年 | 2019 年 | 2020 年 | 2021 年 | |
山东铝业有限公司 | 40 | 60 | 80 | 110 |
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 | 45 | 60 | 70 | 90 |
山东华帘集团有限公司 | 100 | 120 | 150 | 150 |
山东信义集团公司 | 20 | 25 | 25 | 50 |
山东沃森橡胶有限公司 | 100 | 135 | 150 | 160 |
广饶华骜钢丝帘线有限公司 | 50 | 80 | 90 | 100 |
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工业园 | 90 | 110 | 150 | 170 |
合计 | 445 | 590 | 715 | 830 |
从上述分析与市场预测来看,形势是喜人的。学院地处东营市国家规划的黄
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开发区域,独特的区位优势、灵活的办学机制,应为本地区和全市工业经济振兴、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培养更多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机电一体化专门人才。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