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学院: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以资源为龙头的教学变革正在影响高校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如何深入研究网络和教育的有效结合,探索与市场需求接轨的教育资源建设的形式,构建完善实用的服务体系,搭建开放化、柔性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构建平台,成为决定今后网络教与学的关键问题。为了总结和进一步提升学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水平,挖掘专业课程服务特色,搭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深化网络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数字资源建设与研究的积极性,提升网络教学服务水平,学校决定开展2014年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立项工作。现将立项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网络教育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移动互联和社会化网络服务机构的不断渗入,会在近年对当前的网络教育形势带来新的冲击。本次立项建设重点探索如何适应并引领教育资源和服务的发展方向,构建立体化的数字资源,搭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综合性立体化的数字资源。研究成人在职学习特点、移动互联媒体、创新教育理念,搭建满足服务于国家战略、行业、企业、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开放、实用、多层次的学习资源和服务平台。力争3年持续建设和发展,在网络化教学理论创新、体系构建、服务平台、数字资源、服务队伍等方面形成极具山大特色的优势。在市场化竞争和网络服务能力创新中保持领先优势,扎实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国家战略发展、中国梦的实现积极做好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为了切实推动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按照“理念突破、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技术引领”的原则建设数字资源,加强实践探索,做好服务,力求突破。
(一)理念突破。立足互联网教学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加强对连通主义等教育理论在资源设计服务中的结合。对如何开展网上服务,做好资源设计,构建一体化的资源体系,服务流程和标准等多角度去创新思维,摆脱面授教学的思维束缚,将资源和服务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用新技术去引领创新和发展。
(二)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设计资源,构筑完整清晰的服务流程,提供全方位的在线服务,并重点围绕工学结合,学以致用去设计,将学、测、评整体规划,搭建线上、线下完整互补的学习资源和服务。重点提升学生观察问题、凝炼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服务。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资源服务的类型和表现形式,资源的在线引导、自主性导学、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在线交互、学习问题解答、实践环节指导、小组学习、任务学习、案例教学等形式和内容丰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监控督促学生学习任务,梳理分析学习进度和难点,调查反馈学习意见。做好实时和非实时的在线教学服务。
(四)技术引领。充分学习分析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与服务的融合。资源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引领教育服务的发展方向。借用最前沿的实用信息技术推动网络资源的快速普及,服务深入细致。充分考虑自媒体、移动互联、WEB2.0、大数据分析等和课程知识点服务、测评、过程监督引领的结合。
三、立项建设的范围
(一)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
公共基础课:政治(综合)、英语(统考与学位英语)、专业英语(学科类)、计算机、应用写作基础、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时事政治与形势、沟通技巧与职业能力提升。
专业课:建设特色鲜明、对比优势突出的课程,强调做中学、工学相长,可持续创新并教学支持服务到位。
(二)专业立项建设。围绕能和国家战略、地区发展、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新需求,从市场角度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三)数字教材建设。设计开发集合音视频、动画,图文并茂的数字教材,并结合课程特点提供可持续更新。
(四)微课程建设。重点围绕通识类任选课,短小精悍,以5-20钟的课程形成课程系列。追求前沿、热点、实用、创新的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能引起兴趣,赢得好评价。允许网络上公开共享,并根据浏览量提供升级。
(五)虚拟实验建设。建设虚拟实验课程或课程配套实验部分。规划设计虚拟实验环境,完成网上虚拟参与。
四、申报要求和流程
(一)对网上教学和在线教学服务有浓厚兴趣,愿意积极参与网络化教学改革创新的我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均可申报。部分课程和微课程建设允许校外行业企业专家人员申报,须经办学学院或网络教育学院根据前期个人成果和网络服务经验推荐。
(二)立项实行项目负责人制,负责人全面负责立项建设任务,组织团队。项目团队成员包含:资源素材人员、讲课人员、日常在线辅导答疑人员、技术人员、课程运行管理人员。课程管理运行由教学办公室负责日常开课选课和运行数据管理。网络教育学院提供技术人员服务,项目负责人也可以自行寻找其他技术团队开发设计和后续服务。
(三)项目建设为1年,确实无法完成的项目可适当延长,但原则上不超过1.5年。
(四)申请人须根据类别填写项目申请书(见附件)。单位集体申报盖章(或个人申报签字)后可扫描或转PDF报送。
(五)学校组建项目评审专家组,审核监督项目进展和验收。评审结果经网上公示后发文公布。
(六)请于2014年3月20日前报送申请材料至教学办公室邮箱,wljx@sdu.edu.cn。联系电话:88369973,联系人:张旭东、王永楠。
五、经费资助与项目管理
(一)立项工作管理按照“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立项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二)学校对立项项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经费使用由项目负责人负责,须经过网络教育学院财务工作小组监管审核后入账。
(三)网络学院提供所有项目的进展的支持服务,并定期召集项目团队进行讨论总结,协助解决困难,督促进度,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技术研发支持。
(四)学校将对立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对研究期满项目进行验收。如发现项目因项目申报人的原因中止或检查、评审不合格,学校将终止资助,并追究项目主持人和申报单位的责任。
附件:
1、2014年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资源立项申报表
2、2014年山东大学网络教育专业立项建设申请表
3、2014年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教字教材建设申报表
4、2014年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微课程建设申报表
5、2014年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虚拟实验建设申报表
6、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立项管理办法
网络教育学院
2014年3月10日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